2011年11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日报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将PM2.5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1)大雾天气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霜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填字母序号)
A. | 二氧化碳 | B. | 一氧化碳 | C. | 可吸入颗粒物 | D. | 二氧化硫 |
(2)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作用。
(3)请你提出一条防治空气污染的合理建议。
将饱和石灰水变为不饱和石灰水,可采用三种方法: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探究物质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小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白的方案为:先在广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钠,塞紧橡皮塞,把导管插入烧杯中的水面以下,把分液漏斗中的水放入广口瓶内,小白认为通过观察烧杯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或在导管内是否形成一小段水柱,就可判断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
请你对小白设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你的观点是什么?如不完善,如何改进?
在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缓慢加入浓硫酸,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解后,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时感觉到试管发烫,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Ⅰ.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10g为一份,并将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
Ⅱ.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
实验温度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80℃ |
固体种类 |
冰糖 |
冰糖 |
冰糖(粉末) |
冰糖(块状) |
冰糖 |
食盐 |
冰糖 |
固体质量 |
10g |
10g |
10g |
10g |
10g |
10g |
10g |
溶剂种类 |
水 |
植物油 |
水 |
水 |
水 |
水 |
水 |
溶剂质量 |
50g |
50g |
10g |
10g |
10g |
10g |
10g |
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
(1)根据上述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四组实验与前三组实验的比较,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第四组实验的设计是否会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石灰水(2)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3)食盐水(4)80mL酒精与20mL水组成的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