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外逃官员数量约为4 000人,携走资金约500多亿美元。要有效防范此类现象发生,从下面漫画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①强化为人民服务宗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②建立健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③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④要完善权责一致、分工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作为本届论坛八大领域平行分会之一的文化分会,“中国—欧亚地区博物馆馆长论坛”西安拉开帷幕,来自欧亚地区20多个国家的国家级博物馆馆长与中国同行就博物馆在全球化、新媒体时代如何服务社会、促进发展展开研讨。下列对文化交流认识正确的是()
| A.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 B.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
| 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一元化 |
某省举办“中国寻根之旅”活动,吸引了许多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他们考察祖籍地的发展成就,了解祖籍地的发展历史,收集祖籍地的民间故事,体验祖籍地的民风民俗,增加了对祖籍地文化的了解。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②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③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④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就文化自身的传承性而言,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
| A.自然地理条件 | B.社会制度的更替 |
| C.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 | D.经济发展水平 |
瑞典文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中国作协在贺词中说:“莫言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吸取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吸取思想力量,……境界。”贺词告诉我们()
| A.文化创造的主体是文艺界人民群众 | B.优秀文化作品都来源于社会实践 |
| C.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文艺活动 | D.优秀文化作品来源于对家乡的情感 |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作为祭奠逝者、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三天小长假,人们纷纷外出祭祀、扫墓、踏青。清明期间,文明祭扫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一些地方倡导文明新风,推出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居家祭扫等“低碳”祭扫方式,给清明增添了不少清新气息。可见()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传统文化总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融入新的内容
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清明文化也具有包容性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