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范仲淹在杭州知州任上遇到“两浙路大饥荒,道有饿殍,饥民流移满路”。范仲淹创造性地实施了“荒政三策”。一是兴土木,以工代赈。因饥岁工价至贱,正是营造的好机会,又解决了饥民流离失所之苦。二是利用杭州人好佛事,喜旅游的习俗,大兴旅游业。一时饮食、住宿、贸易等服务行业都需要劳力,大增就业者数万人。三是引四方粮商昼夜进粮,结果杭城粮食爆满只好降价,百姓大大得益。范仲淹的“荒政三策”条条奏效。范仲淹“荒政三策”蕴涵的经济生活道理有(  )
①物价水平是消费水平的基础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对社会生产有重要意义 
③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变化影响     ④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劳动者求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 )

A.包容性 B.不平衡性 C.同一性 D.时代性

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大三通”正式启动。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读一本历史,抚一张古琴……文化像氧气,融化在血液中,使两岸人民在精神上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这表明 (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健康有益的 ②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④中华文化是联结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字是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记载工具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唯一标志
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D.汉字是人类文明的首要记载文字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