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5日,意大利中国文化年框架下的“茉莉飘香——江苏文化周”开幕式举行。以传统文化艺术展览和昆剧经典折子戏展演为主要内容的开幕活动将中国江苏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无遗。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下图是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用来描述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关系的曲线。解读本图,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经济发展无需坚持可持续发展 |
B.经济增长越快环境污染程度也越高 |
C.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和恶化 |
D.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对环境的影响不同 |
不同时代的榜样既具有特定时代的“粉丝”群体,又因其精神传递着某种积极的价值而得到后人的认可并延续其影响。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矛盾的特殊性通过矛盾的普遍性来体现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莫言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相融合、历史与当代社会相融合。用魔幻的手法反映现实,核心是“真实”。这种写作手法反映了
①现实是文学创新依据,魔幻是归宿
②魔幻是文学作品创作的方式,现实是归宿
③发挥意识创造性就能将魔幻变为现实
④魔幻手法是主观的,现实的内容是客观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通常望远镜的视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和目镜焦距之比。但我们的眼睛不可能看清成像比视神经细胞更小的景物,在一定的物镜口径条件下,单纯增加视放大率不会看清更多细节,反而会降低主观亮度。由此可见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B.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 |
C.物质的有规律运动是普遍存在的 |
D.规律的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下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