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草市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②汉朝和唐朝前期对“市”的时间和规模都有限制③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夜市和早市,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④明朝中后期,江南棉织业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A.②③④ | B.①②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21年,苏俄出现全国性大饥荒。政府救灾的决定性措施是()
| A.颁布土地法令,没收贵族和教会土地等财产 |
| B.与西方主动结束战争,争取经济援助 |
| C.实行新经济政策,改革生产关系 |
| D.实行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 |
1933年7月《申报月刊》掀起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此次讨论共收到10篇短论和16篇专论,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倾向,完全赞成走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1篇,90%的论文赞成、倾向于社会主义和“非资本主义”方式。以下对这种情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普遍想法 |
| B.当时知识界对“非资本主义”前途和社会主义倾向己有明显的增长 |
| C.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 |
| D.这是后来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依据 |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个人自由的发展 |
| B.工业革命前的欧洲缺少经济上的竞争 |
| C.自由放任政策是工业革命的要求 |
| D.工业化就是要求不断打破经济垄断的过程 |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 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
|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是从下列哪个角度而言的()
| A.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域性特点 | B.中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方式 |
| C.中国古代农业的技术性特点 | D.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