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问题。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 |
B.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 |
C.乙图表示发达国家 |
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
城市化的发展也带来了城市交通拥堵,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措施是
A.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 B.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
C.加强交通法规宣传 | D.在城市四周的交叉路口建设立交桥 |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该功能区属于
A.商业区 | B.住宅区 |
C.工业区 | D.行政区 |
“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A.地租水平的差异 | B.人口密度的差异 |
C.汽车拥有量的差异 | D.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
下图是某城市发展阶段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能正确反映Ⅱ阶段都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是
A.A | B.B | C.C | D.D |
Ⅱ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
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 | B.与周边地区温差增大 |
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 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上海黄浦、静安和卢湾3个区(中心区),减少人口69.17万,而浦东、闵行、宝山、徐汇、普陀、嘉定6个区(边缘区),增加人口299.4万,其中浦东增加101.41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重为11.5%,比1990年上升了2.1个百分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上海中心区和边缘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
A.郊区的经济发展迅速 |
B.边缘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高于中心区 |
C.上海的城市化过程中,主要为“郊区城市化” |
D.边缘区的交通、住房条件变差 |
上海在未来几年里
A.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口的迁入 |
B.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日趋减弱 |
C.可允许生第二胎,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 |
D.要更关注社会养老保险、老人医疗护理等工作 |
1979年以前,深圳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到1990年该市常住人口达167万,与人口大量向深圳迁移因素无关的是
A.经济布局的改变 |
B.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
C.户籍制度和政策的变革 |
D.经济中心的转移 |
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原因是
A.那里地价比较便宜 | B.那里环境条件比较好 |
C.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 | D.那里更靠近工厂等工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