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2日,我国五次地震连发,虽然不是发生在同一个地方,但仍然引发了公众的热议。由于l2月10日晚刚刚发生了月全食,一些人猜测是“红月亮”带来了地震,认为地震连发都是“月全食惹的祸”。回答10—11题。有关专家表示,从地震实际发生的统计看,在月全食发生时,地震频发或者地震增强都没有明显的现象,此次的地震和月全食并没有关系。这表明上述猜测
① 是主观臆造联系的表现,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② 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不具有任意性
③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事物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④违背了客观规律,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地震孕育发生是地壳内部、壳幔物质变动乃至核幔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否与地球表面的气候过程相互耦合,目前还没有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成果。因此,现阶段还不能科学地认定某种气象现象与大地震的发生有关。这表明
① 物质世界纷繁复杂,人类认识是有限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③真理是具体的,不能随意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认识运用到另一条件之中
④在不同时期,人类实践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 B.无形的力量胜于有形力量 |
C.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 D.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社会形态 | B.地理环境 | C.人口因素 | D.生产方式 |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 | B.革命的观点 | C.阶级的观点 | D.历史的观点 |
英国哲学家休谟说:“除了对知觉而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休谟的这一观点
①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②承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
③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④属于哲学上的不可知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朱熹认为“理在事先”。这两种观点的共同点是
A.都承认存在对思维起决定作用 |
B.都承认思维对存在起决定作用 |
C.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
D.都承认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