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12月12日,我国五次地震连发,虽然不是发生在同一个地方,但仍然引发了公众的热议。由于l2月10日晚刚刚发生了月全食,一些人猜测是“红月亮”带来了地震,认为地震连发都是“月全食惹的祸”。回答10—11题。
有关专家表示,从地震实际发生的统计看,在月全食发生时,地震频发或者地震增强都没有明显的现象,此次的地震和月全食并没有关系。这表明上述猜测
①  是主观臆造联系的表现,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②  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不具有任意性
③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事物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④违背了客观规律,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地震孕育发生是地壳内部、壳幔物质变动乃至核幔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否与地球表面的气候过程相互耦合,目前还没有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成果。因此,现阶段还不能科学地认定某种气象现象与大地震的发生有关。这表明
①  物质世界纷繁复杂,人类认识是有限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③真理是具体的,不能随意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认识运用到另一条件之中
④在不同时期,人类实践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学发展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中,从95号的镅(Am)开始,后序的20多种元素均是人造元素,这一科学事实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
B.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已不再重要了
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受到了冲击
D.意识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

下列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的是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主要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促发展 ③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④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A.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2009年,我国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这充分说明
A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C单纯市场调节的缺陷已全面克服
D我国共同富裕的目标已经实现

左右脑迥异的八大特征

左脑
显意识
语言
时间
分析
理智
做事
求实
现代认识
右脑
潜意识
表象
空间
联想
情感
做梦
创造
原始认识

读表,人脑是

A.意识的来源 B.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C.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