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有关图例,回答相关问题。
   

上图一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根据图一回答下列(1)~(2)小题。
(1)碳经②的传递形式主要是         。参与过程④的生物呼吸作用类型是             
(2)图中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             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图中的             过程。
上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根据图二回答下列(3)~(5)小题。
(3)图示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         条,鹰与狐狸的关系是                  
(4)图中E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分别表示流入牲畜、昆虫、鼠的能量。则该食物网中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               
(5)假如鹰的食物1/4来自食虫鸟,1/2来自鼠、1/4来自狐狸,则鹰的能量增加100 kJ,牧草提供的能量最少为             kJ。        
上图三表示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回答第(6)小题。
(6)该种群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             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速率为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利用溶氧量变化来测定黄瓜叶片光合速率的装置。实验在最适温度下进行,反应杯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HCO3是为了提供CO2。请回答:

(1)黄瓜叶片放入反应杯前需抽空叶肉细胞间隙内的气体,目的是
(2)随着测试时间的延长,叶片的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原因是密闭的反应杯中 ,此时,叶绿体中的 碳化合物含量下降, 碳化合物含量上升。
(3)若提高恒温水浴的温度,则光合速率 。若将光源远离反应杯,则光合速率
(4)该法同样可用于叶片呼吸强度的测定,只需对反应杯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后,想进一步探究甲图中在一个小区间内的两个温度t1、t2(t1<Tm<t2)条件下的酶的活性,他们进行了如乙图所示实验: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 mL 5%的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各加入2 mL淀粉酶溶液,将试管A、C和试管B、D分别置于温度为t1、t2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各自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Tm为酶的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3)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溶液中的淀粉及其分解产物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从试管A、B中取的溶液,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液面高度;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则温度为t1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②如果,则温度为t2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设基因为A、a)的遗传家系图。

请回答:
(1)由遗传家系图可知,Ⅱ2是携带者的概率是
(2)欲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可以诊断个体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如果该个体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3)若Ⅱ1的体细胞中含有1个致病基因,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写出子女可能患病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
(4)研究发现Ⅱ1的血浆蛋白中缺少凝血因子Ⅷ,导致凝血异常。现欲进行基因治疗,则目的基因是,导入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在患者体内应该能够增殖,合成并凝血因子Ⅷ。要得到一个数量足够的受体细胞纯系,应该用方法培养。

果蝇是雌雄异体的二倍体动物,是常用的遗传研究材料。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正常肢(D)对短肢(d)为显性,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如图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中一个染色体组由组成(用图中的标号回答)。从分子水平上分析,控制眼色的基因R与r的本质区别是不同。
(2)将红眼长翅雌果蝇和红眼长翅雄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子代的雄果蝇中,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3∶1∶3∶1,雌果蝇中红眼长翅∶红眼残翅=3∶1,则亲本中红眼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3)假如短肢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Dd的果蝇进行减数分裂时,出现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Dd型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的正常肢果蝇,进行减数分裂时,偶然出现一个DD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
(4)如果某果蝇的精原细胞中一条Ⅱ号染色体的一个小片段移接到一条Ⅲ号染色体上,并且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则该果蝇产生的正常精细胞所占比例为,这种变异类型属于变异。

根据每个细胞核中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睾丸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分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1所示,将睾丸中配子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分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2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3中的段,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2)图1中的C组细胞并不都位于图3的乙~丙段,理由是
(3)图2中,属于精细胞的是组表示的细胞,E组细胞的名称是。F组细胞位于图3中的段。
(4)要获得图2所示的结果,用睾丸作研究对象比用卵巢所得的结果更可靠,主要的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