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古城北京被彻底改建,城墙和城门被陆续拆除。据说建筑学家梁思成当年曾为此流泪,抱着一块城砖对拆城墙的人说:“五十年后你们会后悔的!”梁思成之所以流泪,因为他深知文化遗产
A.是一个国家风俗习惯的集中表现 |
B.是一个国家全部历史事件的凝结 |
C.是一个国家宗教发展的集中体现 |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作为中学生,对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应有的态度是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少数伟人的事,与我无关 |
B.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
C.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 |
D.只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行 |
【原创】2015年5月19日凌晨开始,福建长汀北部遭遇大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组织消防大队、各乡镇抢险分队积极配合,开展应急救援,共安全转移受威胁群众249人,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此外,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灾后重建,迅速开展抗灾自救。在抗洪救险过程中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身上体现着一股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下面对民族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②它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
③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④民族精神是稳定的,没有变化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全国各族人民用辛劳、汗水、鲜血乃至生命铸就了新时期的抗雪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国庆阅兵精神。这些精神
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②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工作热情
③对于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主体,具有世界性和永恒性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是
A.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B.国外发达的传媒手段和市场运作方式 |
C.先进的科学技术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原创】志愿者精神意指一种互助、不求回报的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无偿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广大青年志愿者在志愿者精神的感召下,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这场生动的道德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青年英模。这表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
②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
③志愿者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践行者
④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