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8日,在北京奥运会上,何雯娜为我国夺得了奥运历史上首枚蹦床金牌.假设在比赛时她仅在竖直方向运动,通过传感器绘制出蹦床面与运动员间的弹力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曲线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已知,依据图像给出的信息,能求出何雯娜在蹦床运动中的物理量有(忽略空气阻力)
A.质量 |
B.最大加速度 |
C.运动稳定后,离开蹦床后上升的最大高度 |
D.运动稳定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距离 |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 |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 |
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1 m |
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 |
如图所示,由光滑细管做成的半径R=10cm的半圆形轨道ABC(管道半径远小于轨道半径)竖直放置,A为最高点、C为最低点、B是半圆形轨道的中点且与圆心O处于同一高度。一质量m=200g的小球放在A处(在管内),小球的直径略小于管道的直径,小球与一原长L=10cm、劲度系数k=100N/m的轻弹簧相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点,
点在直径AC连线上且
=5cm。取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把小球缓慢的沿管道从A点移动到C点,过程中小球不能在B点以上的位置平衡 |
B.不论小球以何种方式沿管道从A点移动到C点,过程中弹簧做功值一定为0 |
C.若在A点给小球一个水平向右的速度v=1.5m/s,则小球在A点时对轨道的作用力为4N |
D.若在A点给小球一个水平向右的速度v=2m/s,则小球到C点时对轨道的作用力为23N |
如图所示,紫光从均匀物质a通过其他三层均匀物质b、c、d传播,每层的表面彼此平行,最后紫光又进入另一层均匀物质a。在各个表面的折射都画在图中(未画出相应的反射),则:
A.b物质的折射率大于d物质的折射率 |
B.c物质的折射率最小 |
C.另一层物质a的出射光线一定与物质a中的入射光线平行 |
D.若改为红光,仍按原光线方向入射,红光有可能在物质d和另一层物质a的交界处发生全反射 |
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共振是受迫振动的一种特殊情况 |
B.机械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单个质点的能量是守恒的 |
C.当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大时,就不能观察到明显的波的衍射现象 |
D.如右图所示,频率恒定的声源按路线a→b→c→d→a逆时针做匀速圆周运动,观察者在圆心不动,则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始终与声源频率相同 |
关于器材的原理和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表中的铝框就是为了绕线圈方便 |
B.扼流圈的作用原理就是利用自感效应 |
C.电磁炉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涡流热效应 |
D.变压器的铁芯做成薄片叠合就是为了减少涡流损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