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候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万章上》)
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谆谆然之乎命:命令
B.以行与事之而已矣示:显示
C.天子位焉践:登上
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之受:接受

下面的句子,划线的字在意义及用法上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此谓也
B.使之主祭百神享之尧荐舜于天天受之
C.谆谆命之乎夫后之中国
D.尧天下与舜,有诸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与“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B.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C.此之谓也
D.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
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 逊 春 秋 方 壮 威 名 未 著 摧 而 克 之 罔 不 如 志 予 既 奇 逊 之 谋 略 又 叹 权 之 识 才 所 以 济 大 事 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节选自《三国志》)
用斜线“/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
写出《三国志》的作者名称

作者认为陆逊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不超过15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几,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有删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旅未息,务繁剧庶:希望 B.于是编籍氓:百姓
C.镇守中官马骐宠虐民怙:依仗,凭借 D.素于人孚:信任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黄福才干出众的一组是
①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②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③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④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
⑤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⑥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才干深受各位皇帝倚重。明太祖破格提拔他为工部右侍郎,建文帝时深受重用。索然名列成祖奸党名单,但是成祖没有听信李景隆指摘,恢复了他的官职。
B.黄福做事符合实际,都很有条理,上书请求减轻赋税,兴办学校,置办官师,鼓励交通运输,抚慰父老,禁止官吏扰民,因此上下都很顺从服气。
C.黄福在交阯为官不畏豪强,多次抑制马骐仗着自己受宠爱就虐待民众的行为,曾经遭到马骐的诬陷,离开交阯的时候,民众哭泣不舍,
D.黄福很有个人修养,他注重仪容,公正廉洁,宽恕他人,被人们信任。做官不为名利,做事情严谨细致,非常节俭,只给妻子和孩子提供衣食,俸禄都用来招待了宾客。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2)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4分)

(3)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帝为改敕赐之。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武还,诉于帝。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逮下狱,当徙。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贼平,班师。诏留来、珤镇抚。寻命来兼巡抚贵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明年,事平。召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来归。成化六年卒于家。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横甚,来数之抑:抑制、控制
B.蚕桑可裨本业者,其规画听:听命
C.侍郎于谦抚山西,称其才,可置近侍亟:屡次
D.惟平越、都匀等四卫饷乏:缺乏

下列各项都属于王来进谏内容并被采纳的一项是()
①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②帝为改敕赐之
③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④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
⑤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⑥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
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珤一起留下来镇守。
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成化六年,死于家中。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
(2)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二州刺史。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由是连外徙,不得入。久之,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州据都会,多名珍怪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赀取钜万,瑰单身薄被自将。武后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瑰谏曰:“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后善其言。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封怀县男。瑰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一朝格式,皆所删正。中宗复政,郑普思以妖幻位秘书员外监,支党遍岐、陇间,相煽惑为乱。瑰捕系普思穷讯,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司直范献忠,瑰使按普思者,进曰:“瑰为大臣,不能前诛逆竖而报天子,罪大矣,臣请先斩瑰。”于是,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帝不得已,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瑰自解于帝曰:“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帝崩,遗诏皇太后临朝,相王以太尉辅政。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洎瑰议禁中。楚客猥曰:“太后临朝,相王有不通问之嫌,不宜辅政。”瑰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辅政事,瑰称疾不朝。景云元年,卒,年七十二,谥曰文贞(博学坚贞)。
(选自《新唐书•苏瑰传》)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俊臣未至追还,之恨怨恨 B.瑰使普思者按审问
C.流普思于儋州,余党死论判处 D.削相王辅政事卒突然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苏瑰“文贞”的一组是()
①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 ②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③立庙塔,役无虚岁
④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 ⑤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 ⑥卒削相王辅政事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瑰躬行孝悌之道:他的母亲去世,悲伤过度,感染到他人,因此左庶子张大安上表举荐他。
B.苏瑰为官清廉爱民:他严格要求自己,生活简朴。他劝谏武后为民着想,希望她少建庙宇。
C.苏瑰嫉恶如仇:郑普思的党羽遍布岐、陇,他们煽动诱骗百姓作乱。苏瑰逮捕郑普思,将其处以极刑。
D.苏瑰直言敢谏:他不按照当时的习惯给天子献食,在宴会上自我辩解时还讽谏皇上要体恤民情。

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
⑵ 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陆襄,字师卿,吴郡吴人也。天监三年,都官尚书范岫表荐襄,起家擢拜著作佐郎。后昭明太子统闻襄业行,启武帝与游处。昭明太子敬耆老,襄母年将八十,与萧琛、傅昭、陆杲每月常遣存问,加赐珍羞衣服。襄母常卒患心痛,医方须三升粟浆。时冬月,日又逼暮,求索无所,忽有老人诣门浆量如方剂。始欲酬直,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后为太子家令,复掌管记,母去职。襄年已五十,毁顿过礼,太子忧之,日遣使诫喻。中大通七年,为都阳内史。先是郡人鲜于琮服食修道法,常入山采药,拾得五色幡毦,又于地中得石玺,窃怪之。琮先与妻别室,望琮所处常有异气,益以为神。大同元年,遂结门徒杀广晋令王筠,号上愿元年,署置官属。其党转相诳惑,有众万余人,将出攻郡。襄先已率人吏修城隍为备,及贼至破之,生获琮。时邻郡豫章、安成等守宰其党与,因求货贿,皆不得其实。或有善人尽室罹祸,唯襄郡枉直无滥。人作歌曰:“鲜于抄后善恶分。人无横死赖陆君。”
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诬告。襄引入内室,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二人感恩,深自悔咎。乃为设酒食令其尽欢,酒罢同载而还,因相亲厚。人又歌曰:“陆君政,无怨家。斗既罢,雠共车。”在政六年,郡中大宁。郡人李睍等四百二十人诣阙拜表,陈襄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许之。又表乞留襄,襄固乞还。襄弱冠遭家祸②,释服犹若居忧,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口不言杀害五十年。(选自《南史》卷四十八,有删节)
[注]①毁顿:哀痛伤身。②家祸:指陆襄父亲陆闲被叛贼王追光所杀一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启武帝与游处引:邀请。
B.忽有老人诣门浆量如方剂货:出售。
C.守宰其党与案:搜捕。
D.母去职忧;指(父母的)丧事。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现陆襄“孝敬父母”和“治郡有功”的一组是()

A.①始欲酬直,无何失之②及贼至破之,生获琮
B.①复掌管记,母忧去职②鲜于抄后善恶分,人无横死赖陆君
C.①启武帝引与游处②唯襄郡枉直无滥
D.①释服犹若居忧②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鲜于琮借神灵之名,聚众谋反,杀死广晋县令并想攻打郡城,陆襄对此已有防备,
最终打败贼人,生擒贼首。
B.陆襄的品行深得昭明太子萧统的赏识,昭明太子因此与他相识交往,并每月亲自到
陆襄家中拜望陆母,赐给她美食衣服。
C.在查办处理鲜于琮同党的过程中,邻郡的一些官员趁机索贿,不能公正执法,使好
人受害;陆襄则秉公执法,明察曲直善恶,赢得了百姓的赞扬。
D.陆襄以德化为政,面对结怨甚深的彭、李二家,他并未简单责罚,而是好言相劝,

晓之以理,使两家和解。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欲酬直,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睍等四百二十人诣阙拜表,陈襄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许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