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自行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服务于生活,混合动力汽车由一台内燃机和一台电机组成,这台电机既可以充当电动机驱动汽车,又可以充当发电机给蓄电池充电.混合动力汽车启动时,内燃机并不工作,蓄电池通过电机向车轮输送能量;当需要高速行驶或蓄电池储存电能过低时,内燃机启动,向车轮输送能量,并通过电机给蓄电池充电.
(1)内燃机工作时,是燃油燃烧时释放出的       能转化为      能.
(2)某种型号的混合动力汽车,所用的镍氢蓄电池组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

输出电压/V
300
额定功率/kW
30
最大容量/kW·h
30
质量/kg
320

 
汽车上的电机(充当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应该      (大于/等于/小于)30kW.简单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3)测试人员驾驶该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0.5h,观察仪表盘,发现这段时间内汽车消耗燃油5kg,车速为50km/h,蓄电池组储存的电能由最大值的80%增加到最大值.燃油的热值为4.6×107J/kg.汽车行驶时所受阻力f和车速v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完全燃烧燃油5kg能放出       J的热量.
②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          ,牵引力做功为       J.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探究用电器的电功率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细线拴住一端粗、一端细的实心胡萝卜并悬挂起来,静止后胡萝卜的轴线水平,如图所示;在拴线处沿竖直方向将胡萝卜切成A、B两段.A、B哪段重些呢?甲、乙、丙三个同学提出各自的猜想:

甲: A较重;
乙: B较重;
丙: A、B一样重.
(1)根据物理知识可以判断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填“甲”、“乙”或“丙”)
(2)判断的依据是根据下图的______图。理由是: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____________。

点燃两支长度不同的蜡烛A、B(注:A长B短),将其固定在桌面上,如图所示,如果用大玻璃杯将两支蜡烛罩在里面,两支蜡烛先熄灭的是    (选填:A或B);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铜块、木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

第一小组:探究铜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铜块受到的浮力:
方法1:称重法.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铜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N。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测量过程与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铜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根据F浮=G排=ρ水gV排可计算出浮力.通过实验可得出铜块浸没在水中下沉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小组:探究蜡木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蜡块浸没时的浮力,你准备选用第一组上述两方法中的方法__________(填“1”或“2”),并简要说明操作中还应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⑴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_________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__________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⑵下列四幅图是小华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的四个场景,除图④杯中装的是盐水外,其余杯中装的都是水.

比较图_________________可知液体压强大小与深度有关;比较图______________可知液体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比较_________________两幅图,可以得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
⑶有两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水。他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选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⑴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_______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⑵实验时,小明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的。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____________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