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用立竿测影的方法确定地方时刻。如图甲在自制刻有钟点时间的圆盘中心垂直竖立一根高为20厘米的标杆,7条放射线段是在某日每隔2小时记录的标杆阴影方向和长度(图中时间均为地方时),正午时标杆影长20厘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测量的日期可能是 (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每天北京时间_____时_____分观测,该小组测量标杆的影子最短。
(3)该学校的地理纬度大约是 ( )
A.0° B.45°N C.45°S D.60°N
(4)若再过三个月,该地日出时间是当地4点钟,请尝试将影子在一日内变化的示意图及相应的时间填画在图乙中(间隔2小时画出)。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图为甲、乙两地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情况是。
(2)若该图为冬季海陆间的季风环流图,则图中的甲地为(陆地或海洋),①处风的性质为。
(3)若该图为北半球中纬大气环流圈,则甲地的气压带名称:;而乙地气压带的成因。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锋面按性质来分应为锋,判断理由是。
(2)6月初,上述暖气团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北方南下的冷气团交汇,该地区在江淮准静止锋控制下,会出现“”天气。
(3)图中可见降水区处于锋(前或后)。
(4)7、8月间该锋北进,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天气。
如图甲为“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图甲表示的日期是,该日A、B、C三地中最先见到日出的是地,
白昼最长的是地。
(3)如图乙中正确表示图甲中B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是。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左下图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右下图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
下图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图左下角图)。 试从外力作用角度解释沙滩罗列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