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定性研究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特点,老师要学生准备了如下器材:透明塑料饮料瓶、剪刀、细线、几个大小不同的气球。
(1)为了验证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一结论,小明用剪刀剪去饮料瓶底,在瓶盖上扎一小孔,然后用细线系住吹起的小气球,通过瓶盖上的小孔将气球拉入瓶内,将瓶倒置,用手堵住瓶盖上的小孔,再向瓶内注水, 如图14所示。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小明接下来应通过 调整气球在水中的深度,同时观察气球的 。
(2)为了研究气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用剪刀剪去饮料瓶底,将气球按图15反扣在瓶口。将另一气球割开,用细线和气球膜封住饮料瓶底部,分别用手向下拉瓶底的膜(图16)和用手向上压瓶底的膜(图17),发现了瓶内的气球体积出现了图示的变化。小华针对此现象,作出如下推断,他的推断与实验现象不相符的是
A.大气压强随着气球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B.气体的压强随着气体的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C.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随着气体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D.因气球内的气体与大气相通,所以气球内的气体压强就是大气压
(3)小丽也按图16、图17重复小华的实验,发现气球的体积没有明显的变化。小丽将整个装置放入水槽中,很快找到了实验失败的原因,其原因是 。
(4)在靠近塑料瓶底部的侧壁开一个小圆孔,用胶带封住小孔,接着拧开瓶盖,往瓶中加入水,然后撕去胶带,水便从小孔射出,如图18,在瓶内水面不断下降的过程中,水的射程将 ;如果往瓶中加水至图18所示水位,再拧紧瓶盖,撕去胶带,小孔中射出的水流速度逐渐变慢直至停止,那么在撕去胶带后,瓶内气体压强
A.先逐渐变大,后保持不变
B.先逐渐变小,后保持不变
C.先大于大气压强,后小于大气压强
D.一直变大
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 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通过比较 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Q甲 Q乙。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在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如图是连接的部分电路。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
(3)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小灯泡始终不发光,电压表示数始终为0,电流表示数有变化,则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________Ω。
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如图连接好实物,用电流表分别测出I、I1、I2的电流,改变电源电压,重复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
(2)在实验中,小余试触时电流表的指针向着没有刻度的一侧偏转,如图所示,原因可能是 。
(3)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4)该同学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为支路电流的2倍。该实验有不完善之处,请你提出改进的建议: 。
(5)排除故障,测出I1=0.26A,I2=0.18A,I=0.44A,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 .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 (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 吸热的能力更强。
小敏做“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实验板上有四根金属线,如图所示,图中a为锰铜线,b,c,d为镍铬合金线,它们的横截面积Sα=Sb=Sd=2Sc,它们的长度lα=lb=lc=2ld。
(1)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法。
(2)要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择 和 两根金属线进行实验.
(3)小敏选用a,b两根金属线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 的关系.
(4)小敏选用b,c两根金属线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 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