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同学在做实验:一组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小刚等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_有关。
(2)分析_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N。
另一实验小组四位同学想探究课桌面与课本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1)将一名同学的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课本,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N,课本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___ N。
(2)在原来的课本上又放了另一名同学同样的课本,以改变课本与桌面间的压力,这种方法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3)通过多次实验,她们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
小欣为了测量液体A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端移动。
(2)将液体A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A的体积为cm3。
(3)将量筒中的液体A全部倒入空烧杯中,把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当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天平横梁再次水平平衡,则烧杯和液体A的总质量为g。
(4)实验中测得所用空烧杯的质量为80g,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液体A的密度为
kg/m3。
小娟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小娟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的适当位置,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凸透镜的左侧,光屏置于凸透镜的右侧。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高度。
(2)将蜡烛移到适当位置,改变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倒立、放大缩小
的实像,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1060~70
cm且小于cm,这个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小刚通过实验探究冰的熔化规律。
(1)实验前小刚观察到的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0
℃。
(2)实验中持续加热,每分钟记录一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的熔点是℃。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温度/℃ |
-4 |
-2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 |
2 |
3 |
在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某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实验电路图如图a所示。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相应地读取通过小灯泡灯丝的电流。下表中记录的是每次的测量值。
U/V |
0 |
0.50 |
1.00 |
1.50 |
2.00 |
2.50 |
I/A |
0 |
0.17 |
0.30 |
0.39 |
0.45 |
0.49 |
(1)以电压为横坐标、电流为纵坐标,将测量数据转换为坐标点,标记在坐标系中,如图b所示,请用平滑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2)通过计算或根据所画的实验图线都可以发现,小灯泡灯丝的电阻值是(选填“变化”或“不变”)的,且随着电压的升高,其阻值。(选填“变大”或“变小”)
(3)按照电路图a,在图c中将实物图连接起来
现用托盘天平称量一物体的质量。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取下两侧的橡胶垫圈,指针就开始摆动。稳定后,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a所示。
(1)请从实验操作的角度,详细叙述接下来的调节过程:
。
(2)调节完成后,将物体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通过移动游码,再次使天平横梁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