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选项 |
物质 |
目的 |
主要实验操作 |
|
A |
CO、CH 4气体 |
鉴别 |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
|
B |
Na 2CO 3(NaOH)溶液 |
检验 |
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
|
C |
Na 2CO 3(NaHCO 3)固体 |
除杂 |
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 |
|
D |
MnO 2、KCl 固体 |
分离 |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O 2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
| B. |
浓H 2SO 4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氨气 |
| C. |
新制Cu(OH) 2能与葡萄糖反应,可用于糖尿病的检查 |
| D. |
明矾溶于水能形成吸附性物质,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
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Mg+O 2 |
| B. |
古代湿法炼铜:2Fe+3CuSO 4═Fe 2(SO 4) 3+3Cu |
| C. |
用胃舒平[含Al(OH) 3]治疗胃酸过多:Al(OH) 3+3HCl═AlCl 3+3H 2O |
| D. |
用石灰石浆处理二氧化硫:SO 2+CaCO 3+O 2═CaSO 4+CO 2 |
以甲为原料合成化工产品丁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乙、丁为氧化物 |
| B. |
转化①中乙和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
| C. |
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丁 |
| D. |
该过程体现无机物与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 |
细铁丝在O 2中燃烧,火星四射 |
| B. |
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饱和硫酸铵,出现白色浑浊 |
| C. |
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悬浊液 |
| D. |
给试管中药品加热,先预热,后对着药品加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