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大小的关系”实验中,他 猜想“物体动能大小还与物体速度大小有关”,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为小球,B为木块。
(1) 前两次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在第3次实验中,木块移动的距离如图所示,a为木块左侧面的初位置,b为木块左侧面的末位置,根据表格和图中的信息,将表格中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次数 |
小球的 质量m |
小球下落 的高度h |
小球到达底端的速度v |
木块移动的距离s/cm |
小球的动能 E/J |
1 |
大 |
ho |
vo |
60.8 |
大 |
2 |
中 |
ho |
vo |
48.2 |
中 |
3 |
小 |
ho |
vo |
|
小 |
(2)如果第1次实验中,木块运动到了长木板的末端之外。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解决的办法是:__ (3)如果用圆柱体代表小球做该实验,其好处之一是_ _
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芳她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玻璃能 ,便于确定像的
⑵实验中她发现当沿桌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时,始终不能使蜡烛B与已点燃的蜡烛A的像重合,他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⑶实验中,仔细观察像的位置,会看到平面镜中有两个像,请分析产生两个像的原因:。
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三次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比较小车沿水平面运动的距离.
请你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后回答:
(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选填“相等”或“不等”),即小车应从斜面上的____________处释放.
(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第____次,这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_________有关.
(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4)若实验中让小车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木板或铺上棉布的板上。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开始下滑时的高度h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s,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数 |
水平板面 |
高度h/m |
水平距离s/m |
1 |
木板 |
0.20 |
1.00 |
2 |
木板 |
0.40 |
2.00 |
3 |
木板 |
0.60 |
3.00 |
4 |
铺上棉布的板 |
0.20 |
0.50 |
5 |
铺上棉布的板 |
0.40 |
1.00 |
6 |
铺上棉布的板 |
0.60 |
1.50 |
分析1、2、3次实验可得: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水平距离s与在斜面上释放时的高度h的关系式为s= __________。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测温物质 |
凝固点/℃ |
沸点/℃ |
水银 |
-39 |
357 |
酒精 |
-117 |
78 |
(1)为完成实验,表中的数据表明,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 。
(2)在甲图中,我们在组装器材时,应该先固定铁圈 。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 。
(3)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图中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在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实验中,图甲、乙、丙分别是三个不同的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情景,指出图中违反实验操作规则和实验不规范之处.
(1)图甲是1组同学用已调好的天平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时的操作情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是2组同学用已调好的天平测石块质量时的操作情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是3组同学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后留下的情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测未知电阻Rx的阻值”实验中,请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连接完整.
(2)把第二次测量时,图乙所示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中相应位置.
(3)另有同学设计了如右图两种测量方案,方案中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
①方案一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如果电压表V1和V2的读数分别为U1和U2,则Rx的阻值表达式为Rx=;
②方案二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如果电流表A1和A2读数分别为I1和I2,则电阻Rx的阻值表达式为R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