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温度时,浓度都是1mol·L-1的两种气体,X2、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达到平衡时c(X2)=0.4mol·L-1、c(Y2)=0.8mol·L-1、c(Z)=0.4mol·L-1,则该反应的反应式是
A.X2+2Y2![]() |
B.2X2+Y2![]() |
C.X2+3Y2![]() |
D.3X2+Y2![]() |
“神舟七号”所用动力燃料之一为氢化锂三兄弟: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其中Li的核内中子数为4,有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质子数之比为1∶2∶3 |
B.三种物质中子数之比为1∶1∶1 |
C.三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为8∶9∶10 |
D.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
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mol的CO和0.2mol的H2O,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ΔH=a kJ/mol(a>0)
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c(CO2)=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2a kJ |
B.平衡时H2O的转化率为40% |
C.若升高温度,v(正)加快,v(逆)减慢,平衡正向移动 |
D.若将容器的体积压缩为1L,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
中学化学课本中有大量的数据材料,下面是某学生对数据的利用,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溶解度数据可判断煮沸Mg(HCO3)2溶液时,得到的产物是Mg(OH)2而不是MgCO3 |
B.利用密度数据可判断液态物质挥发性的大小 |
C.原子(或离子)半径数据可作为判断某些原子(或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依据 |
D.利用沸点数据可判断液态物质挥发性的大小 |
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估计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化学反应的Δ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下列是一些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
C—H |
C—F |
H—F |
F—F |
键能/(kJ·mol-1) |
414 |
489 |
565 |
155 |
根据键能数据估算下列反应CH4(g)+4F2(g)===CF4(g)+4HF(g)的反应热ΔH为( )
A.-1940kJ·mol-1 | B.1940kJ·mol-1 |
C.-485kJ·mol-1 | D.485kJ·mol-1 |
叠氮酸(HN3)与醋酸酸性相似,下列叙述中一定错误的是( )
A.HN3水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为:c(HN3)>c(H+)>c(N)>c(OH-) |
B.HN3与NH3作用生成的叠氮酸铵是共价化合物 |
C.NaN3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N)>c(OH-)>c(H+) |
D.N与CO2含相等电子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