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物质的分子式为C12H22O11 ,乙物质的分子式为C57H110O6 。如这两种物质作为生物体的能源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被彻底分解时,甲物质比乙物质
A.耗氧多,产生能量多 |
B.耗氧少,产生能量少 |
C.耗氧多,产生能量少 |
D.耗氧少,产生能量多 |
科学家将B干扰素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导入大肠杆菌表达,使干扰素第十七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大大提高了B干扰素的抗病活性和储存的稳定性。该生物技术为()
A.蛋白质工程 | B.基因工程 | C.基因突变 | D.细胞工程 |
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炎热时汗腺汗液分泌增加 |
B.病毒感染后体温升高到41℃ |
C.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 |
D.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
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
B.氨基酸、纤维素、CO2、Na+ |
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 |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
食物中过多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后,血浆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主要原因是()
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
B.很快排出体内 |
C.H2CO3 / 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
D.形成Na2CO3排出体外 |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ATP与ADP之间时刻发生相互转化
B.骨骼肌剧烈运动时收缩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ATP
C.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D.ATP中含有的元素是C、H、O、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