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的如右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l0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还应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 |
B.若30min后液面没有变化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
C.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则液面应该下降 |
D.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
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有
①小球藻②香菇③乳酸菌④硝化细菌⑤水绵⑥烟草花叶病毒
A.①②⑤ | B.①②③④⑤ |
C.①④⑤ | D.①②④⑤⑥ |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
B.分层现象只发生于群落中的植物,动物不具备分层现象 |
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 |
D.群落中水平分布的生物种类有差异 |
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其中属于增长型的是( )。
A.甲和乙 | B.乙和丙 |
C.甲 | D.丙 |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曲线增长 |
B.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 |
C.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
D.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和人类活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