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2年3月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胡锦涛连续第20年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时,听到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突破600亿元、500亿元、200亿元,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总书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为西藏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和发生的新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并强调,要坚持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扎扎实实做好西藏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结合材料谈谈西藏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和发生的新变化的原因。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民族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2009年我国实现了“保增长”的目标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调结构”确定为2010年的经济工作重点。某班同学围绕“调结构”这一主题,开展研究和讨论。
同学甲:展示图10(材料一)

注:最终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世界平均消费贡献率超过60%。
评论:2009年尽管我们实现了保增长的目标,但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2010年,“调结构”将成为
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1)结合同学甲的材料,请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调结构”可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同学乙:展示材料(材料二)
材料二中国居民“勤劳而不富裕”凸显出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从社会和政府角度看,财富
不断向政府集中。近几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94年的10.39%提高到2008年的
19.99%。从劳动者和企业角度看,劳动报酬所占比重持续下降。1996~2007年,我国劳动报酬总额
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而大部分国家这一比重基本上都在60%以上。
(2)结合甲乙两位同学的材料和观点,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关系,(2
分)并说明应该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同学丙:展示材料(材料三)
材料三调整产业结构,就要提高第三产业,特别是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为此,国家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振兴文化产业,需要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是文化创新的典范。
世博会的中国馆(图11)轮廓像斗拱,类似中国传统木建筑,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一是从绘画、戏剧、文字、颜色等中捕捉最能代表中国的形象,二是从“出土文物”,如斗冠、宝鼎、器皿等中汲取灵感,并对斗拱这一传统建筑构件进行挖掘与提炼,大胆革新,以简约化的装饰线条,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中国馆注重了环保、节能、新材料和新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这些都是它最能展现时代精神的地方。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馆的设计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10分)
同学丁:展示材料四(图和资料)
材料四目前我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等行业产能过剩。

受多晶硅市场的驱动,06年开始,国内掀起投资多晶硅项目的热潮。到2009年6月底,我国已有19家企业投产,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若这些产能全部兑现,将超过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目前,我国的多晶硅行业生产技术落后、成本高(我国多晶硅70美元/公斤,国外30—50美元/公斤)、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据专家预测,该行业即将经历大洗牌,有些企业面临转产或者倒闭的命运。
材料五多晶硅行业只是我国产能过剩的一个缩影。形成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某些地方政府具有很强的多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冲动。同时,政府权力被滥用也是形成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
(4)运用《经济学常识》中价值规律的理论,结合图10,对材料四加以分析。(9分)
(5)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在治理产能过剩的过程中,怎样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13分)

(22分)团结就是办量,力量源自热爱。2009年,无疑是新中国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各地各部门都深入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极大的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凝聚了人民力量,振奋了民族精神:由20 万军民参加的60年国庆庆典系列活动,激发了亿万群众浓浓的爱国心,家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具有广泛群众参与度的“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人物)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每一张选票都表达了对英雄模范的崇敬,都凝聚着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都寄托着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幸福平安、家国兴旺;清明节——纪念先人、缅怀英烈;端午节——热爱祖国、求索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秋节——团团圆圆、喜庆丰收;重阳节——尊老敬老、孝亲爱老……一个个传统节庆活动,成为中华民族认同标志和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
(1)60年一甲子,60年旧貌换新颜。新中国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庆祝新中国60华诞是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作为中国公民,你有何感触?(6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开展群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0分)
(3)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双百”人物身上所承载的“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坚持理想、艰苦奋斗、敢于胜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对你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6分)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两会”,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某校高三(2)班学生就“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为课题开展探究学习,现在请你参与其中。
分配之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探索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二大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十六大
十七大
提出了“克服平均主义”,以农村为突破口,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
提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贯彻落实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
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和正确的分配政策。
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提出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强调,要逐提高“两个”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联系上述信息,指出我国调整完善分配制度的经济原因,并结合唯物辩证法关于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的知识分析我国分配制度变革的意义。
分配之忧:
三大收入在GDP分配中的比重


劳动报酬
企业营业盈余
政府收入
1997年
53.5%
21.23%.
10.95%
2007年
39.7%
31.29%
20.57%




(2)以上图表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领域存在什么问题?请你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应该怎样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
分配之责: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与网民交流时说:如果说把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看作是政府的责任,那么,分好财富这个“蛋糕”,就是政府的良知。
(3)请你从政治生活角度,说说政府为什么要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分好?

材料一 歌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在此召开峰会。
材料二 许多自然系统已经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是温度升高的影响。下图是地球升温灾难演变图:

气温升1°
气温升2°
气温升3°
气温升4°
气温升5—6°
澳大利亚大堡礁全部死亡
全球海洋的水平面上升7米
亚马逊热带雨林变荒漠
北冰洋所有冰盖将消失
地球面临彻底的灾难
撒哈拉沙漠变肥美草原
安第斯山系的冰架全部消失
低海拔地区被海水淹没
欧洲开始形成新的沙漠

阿尔卑斯山冰雪全部融化
三分之一动植物种群灭亡
全球变暖趋势彻底失控


材料三 在第38个世界地球日,北京的30多名志愿者参加了“减少我的碳排放”主题活动,呼吁更多的人通过植树减少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6度空调”、使用节能灯泡、“每月少开一天车”等约能源——在全社会倡导低碳生活理念。
地球升温灾难演变图反映了哪些辩证法道理?
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谈谈,作为个人应如何为缓解气候变暖作贡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同时也要兼顾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运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分析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兼顾发展社会事业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