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力量
张丽钧
①去年初冬在台北,正赶上“2010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在飘着桂花甜香气息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花博会”的主题词——“美丽的力量”。彩色动感的汉字,头上绽放着花瓣烟花,看得人心都跟着摇曳起来。
②回来翻看照片的时候,发现照了太多以这个可爱的主题词为背景的照片,才知道,自己爱上了这五个灵动多彩的汉字。
③今年春上应朋友阿芳之约,去洛阳看牡丹。当我随人潮痴痴地跌进美得让人心痛的牡丹花海时,我心里一下子跳出了在台北看到的那五个绽放着花瓣烟花的汉字——“美丽的力量”。
④如果美丽没有潜藏着巨大的力量,她怎能将千里之外的我牵引到她的身旁?在我心中,一座城市有一个意象,大连是一朵浪花,衡阳是一声雁鸣,湛江是一树夹竹桃,而洛阳,自然是一朵千年不凋的妖娆牡丹。欧阳修说:“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在洛阳,我的心思全在牡丹上,看了一个园,还想再看个园。手里的纸扇上摇着牡丹,手机的壁纸上开着牡丹。吃了一席牡丹宴,作了十首牡丹诗。抱起一个牡丹花籽枕头,就舍不得放手,甚而至于到了机场,托运了所有行李,却不肯撒手这个漂亮的枕头,搂着它,飞上万米高空。
⑤阿芳对我说:“看了洛阳牡丹,你要是动不动还穿一身黑,就叫悟性差!”我悟性不差,回来后穿衣风格大变,真真迷恋上了色彩鲜丽的服装。——美丽的力量,征服起你来不啻爱情。
⑥在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人痴迷地相信着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知识、宗教、地位、权势、金钱……我不否认它们的力量。它们所给予心灵的救赎以及为空虚的生命注入的充盈感是这样真实地存在着,不容你忽视。但是,在这些之外,你有没有能力感觉到有一种“美丽的力量”的存在呢?
⑦我曾在看一部纪录片时多次流泪。那是雅克·贝汉等人花费四年多的时间拍摄的《迁徙的鸟》。美丽的鸟,在天空排成诗行,平平仄仄地飞翔。它们相约飞越大西洋,却不期然在途中遇到暴风雨。茫茫大海上,只有一艘孤独的轮船随巨浪起伏。无助的鸟儿们误将它认成了小岛,纷纷栖落于甲板,从容地梳理起了羽毛;有一只疲惫至极的鸟,索性卧下,将头埋到翼下,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在镜头之外,我想我看见了那在暴风雨中跟踪鸟儿的人,他们的飞机,成了迁徙的鸟群中特殊的一员。鸟儿们睡了,他们也不睡,他们在耐心地等待着羽毛干透的鸟儿同朝阳一道醒来……他们是在用生命的燃烧礼赞着“美丽的力量”。
⑧看《迁徙的鸟》而不流泪的人,不配做我的朋友。
⑨美丽的力量,是一种让你的心儿变软、骨头变硬的力量;美丽的力量,是一种让你愿意抛却怨艾、铭记恩泽的力量;美丽的力量, 。美丽的力量,是人人心中都适宜生长的一种可爱植物。看重它,培育它,欣赏它,让它成为你爱这世界的一个重要理由。
(选自《散文》2011年第11期)文章标题是“美丽的力量”,文章是通过哪几幅画面来表现的?请简要概述。
文中第⑼段划线处请联系上下文,续写一句话,使之上下连贯。
请将第⑹段划线句改为陈述句,然后比较原句与改后的句子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结合上下文,体味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无助的鸟儿们误将它认成了小岛,纷纷栖落于甲板,从容地梳理起了羽毛;有一只疲惫至极的鸟,索性卧下,将头埋到翼下,甜甜地进入了梦乡。“男儿有泪不轻弹”,本文第⑻划线句子却说:“看《迁徙的鸟》而不流泪的人,不配做我的朋友。”从中“你”悟到什么了没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最贵的贵族》,完成文后题目。(15分)
①如果有谁可以被称为贵族,那要有一个前提,就是首先要懂得向他们,向这些最普通的劳动者致敬。
②走在街上,常常可以看见穿得脏破的收废品的老人,戴着一顶糟了檐儿的草帽,摇着用牛皮纸扎成的鼓,用一脸灰尘衬着道路两旁的绿草如茵。三轮车是满满当当的,最下面是废纸。角落里稳稳地塞着啤酒瓶子,蛇皮袋里是压扁了的易拉罐。还有鞋底子、锈铁块、水泥包、热热闹闹却又默默无言地聚在一起。也常常看见有卖水果的小贩,小心翼翼地拎起一串串的葡萄,择着那些裂了口或压出水儿的。每串拎过之后,都要掉下几颗好的,他们会放在身边的碗里,用报纸盖上。这些葡萄洗洗是能吃的,他们不会扔掉。然而他们舍不得吃,孩子放学后来帮忙看摊子算账,这也是一个打发的零嘴儿。整好了葡萄,再把其他的水果也整一遍,个儿大的颜色亮的放在外围,小的蔫儿的放在里面。一边整一边用扇子赶着飞来飞去的小蝇。看着街上穿梭的人流,我发现他们的眼神常常是宁静和茫远的。
③每次看到他们的时候,我都会感到难过。
④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每天能赚多少钱,他们的亲人和他们的关系怎样,多长时间能够喝一回酒,吃一回肉,水费多少,电费多少,孩子们的学费又是多少……我什么都不知道。我知道的只是,他们都是为生计操劳和奔波的人,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是离浮艳的享受和轻飘的快乐最遥远的人。
⑤我不能不难过。
⑥确切地说,我也不知道我的难过从哪里来。我为什么要难过呢?为他们。我并不认识他们。他们与我无关。即使他们不幸福,我也并不是他们不幸的理由。何况他们的现状对他们自己来说并不见得不幸福。——尽管,从表象上看,我比他们的生活质量要好。
⑦那我还有什么理由要这么难过呢?
⑧可我就是无法抑制住自己的难过。有一段时间,我以为这难过是因为自己的善,自己的良知,自己的质朴,或者自己其他什么美好的品性。总之是自己比较满意的趋向。可是有一天,我突然明白,我的难过其实有着那么可耻的自私。——我之所以难过,只是因为:我的亲人也曾经过过这样的生活。我的祖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的父辈虽然开始到城里读书上班,但农忙时总要请假让背影在田野间穿行。我的兄长,我的姐姐,都曾在这种生活里行走,他们在乡村盛夏的街头卖过啤酒,在冬夜昏黄的灯光里学过裁剪……我怎么可以在上文矫情地说:我不认识这种生活,这种生活与我无关?我怎么可以荒唐地默认那种说法: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而我已经成为了那第四代人?
⑨我是这种生活深埋下的一粒种子,现在我的枝叶虽然已经超过了它的地面,但我的根还在。而且愈加深壮起来。这种生活浸泡在我的血液里,筋脉里,一直一直。我永远不会成为贵族。不会。而且我也不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被农民脚下的土地和农民手中的庄稼养活的世界上,会有什么和他们相距十万八千里的真正的贵族。
⑩如果有谁可以被称为贵族,那要有一个前提,就是首先要懂得向他们,向这些最普通的劳动者致敬。在低下头的时候,我们的心在最大程度贴近土地的时候,我们或许才有可能稍稍靠拢了他们——他们这些最贵重的群族。作者所说的“最贵的贵族”指哪些人?根据文中内容和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作者为何这样说。
为什么作者说“我的难过其实有着那么可耻的自私”?
第②段中“热热闹闹”和“默默无言”形成鲜明的对比,请从这一段中再找出一处对比的语句。
③⑤⑦三个自然段都是一句话独立成段,这椅驾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有何作用?
以前你在大街上看到作者所说的“最贵的贵族”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现在在大街上你再看到他们,你会怎样想?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共12分)
变色龙的“快”与“慢”
①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中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这样的形象长期地盘踞在我们的印象中,使我们对真正的变色龙没有好感。
②说起变色龙,首先要并清楚它是怎样变色的。变色龙的皮肤是透明的,它的变色取决于皮肤三层色素细胞。最深的一层是由载黑素细胞构成,其中细胞带有的黑色素哥与上一层细胞相互交融;中间层是由乌嘌呤细胞构成,它主要调控暗蓝色素;最外层细胞则主要是黄色素和红色素。它的色素细胞在神经的刺激下会使色素在各层之间交融变换,实现变色龙身体颜色的多种变化。
③但是,变色龙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常常根据外部的环境时时变色。他们的变色是在遇到同类的时候。遇到另一只变色龙他们会将暗黑的保护色变成明亮的颜色,以警告其它变色龙离开自己的领地;有些变色龙还会将平静时的绿色变成红色来威吓敌人。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袭击,使自己生存下来。而当它们想翻。引异性、引起异性的注意时,就会把自已的外表变成非常柔和的颜色,变成温文尔雅的绅士。他们的变色就是他们的语言,他们变色的重要作用是能够实现同伴之间的信息传递,便于和同伴沟通交流。善于传递信息和沟通交流才是它们生存的最高境界。
④变色龙没有奥楚蔑洛夫一般的狡猾,它的变色是很真实的情感表达。但是,它们也不是我们对龙概念中的那样行动神速、甚至腾空而飞、云来雾去。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热带雨林是变色龙的天堂。这里的变色龙几乎做任何事情都是慢腾腾地:慢慢地在树上爬行、慢慢地观察周围的环境、慢慢的寻找猎物
⑤仔细观察,动物学家发现:变色龙的脚像两个大大的钳子,牢牢地抓住树干使它们能在树干上慢慢地爬行。他们不怕其他动物侵袭他们,因为他们有伸缩自如的舌头和随时变色的能力……他们总是一边慢腾腾地爬行一边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寻找自己的猎物。他们的捕食要从他们的眼睛开始。他们的两只眼睛是爬行类动物中最为独特的,每只眼睛都可以转动,并且能够分别聚焦,双眼可以分别注视不同的方向,既有利于捕食,又能及时发现后面的敌害。他们眼睛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孔,都具有360度的视角。而它们用以扑食的舌头也是非常独特的。变色龙的舌头覆盖在骨头表面用以支撑,这个如螺旋弹簧状的舌头卷缩在口中,却能在瞬间被推出就像弓箭手拉弓射箭,它伸出的舌头比它自己的身体还要长,是它身体的2倍,而它舌尖上粘稠的唾液如棒球手套一般能将猎物据为已有。
⑥行动缓慢的变色龙从来不追捕猎物,都是就近取食。只见它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转动它的头,眼睛也随之灵活地转动,用来判断猎物与自己距离的远近。当它锁定了目标之后,便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伸出它的舌头,只用20毫秒的时间就把猎物收进口中。这是变色龙最快的时候,它瞬间伸出的舌头就像脱鞘而出的宝剑。
⑦变色龙的 “慢”其实就是一种脚踏实地、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而当它有了目标以后,就会伸出让其他动物猝不及防地“快”的舌头,以实现自己猎获目标的目的。
⑧变色龙的变色、慢与快的有机配合,是它们在动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a
(选自《知识窗》有删节)变色龙的“快”与“慢”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变色龙是怎样变色的?请从第②自然段中找出三个关键词加以概括。
第⑤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结合语境说明其作用。
下面的句子采用了时间顺序,请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并分析葺表达效果
当它锁定了目标之后,便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伸出它的舌头,只用20毫秒的时间
就把猎物收进口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6分)
除夕情怀
①除夕是一年最后一天,最后一个夜晚,是一岁中剩余的一点短暂的时光。古人不是说过:“黄金易得,韶光难留”吗?所以在这一年最后的夜晚,要用“守岁”——也就是不睡觉,眼巴巴守着它,来对上天恩赐的岁月时光以及眼前这段珍贵的生命时间表示深切的留恋。
②除夕是中国人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所以此时此刻一定要和自已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团聚一起。首先是生养自己的父母。陪伴老人过年,有如依偎着自己生命的根与源头,再有便是和同-血缘的一家人枝叶相拥,温习往昔,尽享亲情。腊月里到火车站或机场去看看声势浩大的春运吧。世界上哪个国家会有一亿人同时返乡,不都要在除夕那天赶到家去?他们到底为了吃年夜饭还是为了团圆?
③此刻,我想起关于年夜饭的一段往事——
④一年除夕,家里筹备年夜饭,妻子忽说:“哎哟,还没有酒呢。”我说:“我忙得都是什么呀,怎么把最要紧的东西忘了!”
⑤酒是餐桌上的仙液。这一年一度的人间的盛宴哪能没有酒的助兴、没有醉意?我忙披上棉衣,国土围巾,蹬上自行车去买酒。家里人平时都不喝酒,一瓶葡酒——哪怕是果酒也行。
⑥车行街上,天完全黑了'街两旁高高低低的窗子都亮着灯。一些人家开始年夜饭了,性急的孩子已经辟辟啪啪点响鞭炮。但是商店全上了门板,无处买到酒,战却不死心,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顿年夜饭没有酒。车子一路骑下去,一直骑到百货大后边那条小街上,忽见道边一扇小窗亮着灯,里边花花绿绿,分明是个家庭式的小杂货锗。我忙跳下车,过去扒窗一瞧,里边的小货架上天赐一般摆着一瓶红红的果酒,大概是玫瑰酒吧。踏破铁鞋终於找到它了!我赶紧敲窗玻璃,里边出现一张胖胖的老汉的脸,他不开窗,只朝我摇手;我继续敲窗,他隔窗朝我叫道:“不卖了,过年了。”我一急,对他大叫:“我就差一瓶酒了。”谁料他听罢,怔了一下,刷地拉开小小的窗子,里边热呼呼混着炒菜味道的热气扑面而来,跟着一瓶美丽的红酒梦幻般地摆在我的面前。
⑦我付了钱,对他千恩万谢之后,把酒揣在怀里贴身的地方。我怕把酒摔了,然后飞快地一口气骑车到家。刚才把酒揣进怀里时酒瓶很凉,现在将酒从怀间抽出时,光溜溜的酒瓶竟被身体捂得很温暖。
⑧当晚这瓶廉价的果酒把一家人扰得热乎乎,我却还在感受着刚才硎位老汉把酒“啪”地放在我面前的感觉。他怎么知道我那时为年夜饭缺一瓶酒时急切的心情?很简单——因为那是人们共有的年的情怀。
⑨于是我又想起,一年的年根在火车站上。车厢里人满为患,连走道上也人贴着人地站着。从车门根本挤不上去,有人就从车窗往里爬。我看一个年轻人,半个身子已经爬进车窗,车里的熟人往里拉他,站台上工作人员往外拽他。双方都在使劲,这年轻人拼命地往车里挣扎。就在这时候,忽然站台上的人不拉了,反倒笑嘻嘻把他推上去。我想,要是在平时,站台的工作人员决不会把他推上去,但此时此刻为什么这样做?为了帮他回家过年。
⑩年,真的是太美好的节日、太好的文化了。在这种文化氛围里,人人无需沟通,彼此心灵相应。正为此,除夕之夜千家万户燃起的烟花,才在寒冷的夜空中交相辉映,呈现出普天同庆的人间奇观。也正为此,那风中飘飞的吊钱,大门上斗大的福字,晶莹的饺子,感恩于天地与先人的香烛,风雪沙沙吹打的灯笼和人人从心中外化出来的笑容,才是这除夕之夜最深切的记忆。
(作者:冯骥才。有删节)请给本文两件事分别命名一个小标题,要求准确、新颖。(不超过四个字)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结合文意,分析第⑥自然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第⑥自然段中的“怔”和“梦幻般”各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第⑨自然段作者叙写第二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站台的工作人员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写出一个主要方面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赢家
袁文洪
细雨如丝。
河边,五颜六色的伞犹如大朵大朵的牡丹花。钓鱼的人们悠闲自得,一个老者和一个年轻人却在暗中较劲儿。
老者七十来岁,人称“鱼王”。休闲服,太阳帽,“金池塘”竿儿,“达摩”漂儿;年轻人三十露头,绰号“鱼鹰子”。运动装,板寸头,竿儿“世纪风”,漂儿“名冠”。鱼王听说鱼鹰子了不得,想见识见识;鱼鹰子久闻鱼王大名,早想一比高低。
鱼王果然名不虚传,频频得手,鱼儿装了半篓;鱼鹰子也当之无愧,信手拈来,鱼篓眼看过半。
大鱼上钩儿。鱼王屏气凝神,双手擎竿儿,鱼动人动竿儿不动。变魔术似地大鱼就入了篓,足足有十几斤重。
鱼王钓到大鱼,鱼鹰子不动声色,却暗中佩服。
细雨中,细碎的水珠儿在水面上跳动,又一圈圈儿浅浅地漾开,鱼漂儿便悠悠地晃动。
忽然,鱼竿儿被重重地拖了一下。鱼鹰子喜出望外,竿儿借鱼势,又“顺”又“遛”。鱼鹰子几欲得手,鱼儿几欲脱钩。鱼嘴儿露出水皮,鱼鹰子猛一挑竿儿,结果鱼一个打挺儿,弦断鱼逃。鱼鹰子一脸窘相。
鱼王一看鱼鹰子不过如此,笑道:“年轻人,性子太急了。赛场如战场,高手相遇,凭的是内功。”
“赛场—战场—内功”,鱼鹰子眉头一皱,跟着眼前一亮:赛场—战场—商场—加盟店—钓鱼人……有了,鱼鹰子两眼泛出光亮。
鱼王瞥见鱼鹰子干坐着,暗笑,继续钓鱼。
鱼鹰子离开座位,看别人钓鱼。人们知道鱼鹰子,纷纷向他求教。鱼鹰子也不客气,帮这个打打卧儿调调鱼食,替那个整整鱼竿儿弄弄鱼漂儿,俨然一个教练。
反正别人钓的鱼不可能算你的。鱼王瞟一眼鱼鹰子,笑他自不量力好为人师。
鱼鹰子站到鱼王身边,鱼王笑问:“年轻人,还比吗?”
“我正在和您比着呐。”
“比?看看你篓里的鱼!回去换竿儿。”
“还用竿儿?赛场如战场,高手相遇,凭的是内功。”
鱼鹰子笑,成竹在胸。
鱼王也笑,笑鱼鹰子年轻胡闹。
时间不早了。鱼王的鱼篓快满了,鱼鹰子还是那些鱼。输赢早成定局,鱼王收竿儿准备回家。
这时候,一些人喊鱼鹰子师傅,这个一条那个两条地往他篓里送鱼,眨眼间鱼篓就冒了尖。
鱼王愕然。
原来,鱼鹰子和这些人商定:他教,这些人每钓十条有他一条。
鱼王笑了,向鱼鹰子翘起大拇哥;鱼鹰子也笑了,笑自己是个赢家。
人们都笑,笑声牵出西天的彩霞铺红整个河面。
(选自《天津网·数字报刊》2011-09-20,有改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结合文章内容,品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细雨中,细碎的水珠儿在水面上跳动,又一圈圈儿浅浅地漾开,鱼漂儿便悠悠地晃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赛场—战场—内功”,鱼鹰子眉头一皱,跟着眼前一亮:赛场—战场—商场—加盟店—钓鱼人……有了,鱼鹰子两眼泛出光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多次写到鱼王的“笑”,请你说说各次“笑”的含义。
①鱼王瞥见鱼鹰子干坐着,暗笑,继续钓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鱼鹰子站到鱼王身边,鱼王笑问:“年轻人,还比吗?”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鱼王笑了,向鱼鹰子翘起大拇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真阅读全文,谈谈阅读本文的感受或引发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美酒不要加咖啡
云无心
①对于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邓丽君是一个永恒的传说。她的许多歌曲曾经唱遍大街小巷,比如那首《美酒加咖啡》:“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我要美酒加咖啡/一杯再一杯/我并没有醉……”
②不管是邓丽君还是这首歌的作者,大概都不会想到这首歌居然描述了一个科学事实:当酒和咖啡一起喝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喝了“一杯又一杯”,却还是感觉“我并没有醉”。最近,美国疾控中心和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却对“美酒加咖啡”的喝法亮出了红牌。
③在美国,酗酒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据美国疾控中心统计,每年因饮酒导致的死亡事故接近8万起。而在青年人中,把运动饮料与酒精饮料混合喝是一种时髦,而运动饮料中含有咖啡因、糖以及其他成分。2009年佛罗里达大学公布的一项调查发现,将运动饮料与酒精饮料混合喝的人,醉酒的发生率是单纯喝酒时的3倍,酒后驾车却是单纯喝酒时的4倍。而酒精导致的其他不良反应也大大增加。
④为什么咖啡因会让人更容易喝醉呢?美国疾控中心和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提供的解释是:在人们喝酒的时候,会根据一些主观感觉来判断自己已经喝下的酒量,但是咖啡因会屏蔽掉这种感知能力,所以喝酒者会不知不觉喝下 “一杯又一杯”了。但是,咖啡因不会帮助体内酒精代谢,所以它只是欺骗你喝下更多,而不帮助解决喝下之后产生的问题。
⑤除了这种时髦的“混喝”外,还有许多厂家生产加了咖啡因的酒精饮料,含有5%~12%的酒精,以及相当含量的咖啡因。一般而言,厂家不会标出咖啡因的含量。这种饮料投入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在年轻人中备受追捧。从2002年到2008年,市场占有率排在前两位的品牌销售量增加了67倍,达到了8 000多万升。而目前市场上大约有30个厂家生产此类产品。
⑥基于美国疾控中心公告中提到的原因,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认为有必要对这类饮料的安全性进行严肃审查。2010年11月13日,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向生产这类饮料的公司发出公开信,说将会对这类产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进行检查。
⑦但从我们的习惯性思维来说,酒精是传统饮料,而咖啡因是一种“植物精华”,再加上深受群众欢迎,美国疾控中心的报告大概会受到公告的质疑。
⑧4天之后,四家生产这类饮料的公司成了“出头鸟”。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向他们发出了警告,正式指出它们加到酒精饮料中的咖啡因是“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要求他们在15天之内报告处理措施,否则就将通过法庭勒令他们停止销售。
(选自《读者》2011年第1期,有改动)选文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2分)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你说说它们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第⑤段划线词“大约”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完全文,请你简要说说 “美酒不能加咖啡”的原因。(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