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雨后游六桥记
袁宏道
寒食后雨,予曰此雨为西湖洗红,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午霁,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表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为乐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返。
【注释】①雨:下雨。②洗红:为花洗尘送别。③滞:停止,拖延。④霁:雨停。⑤翻:反而。⑥光晃衣:衣上白光浮动。⑦白其内:穿着白色内衣。⑧去表:脱去外衣。⑨浮:罚酒。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偕友至第三桥(   )
(2)翻以为(   )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
(1)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为乐。
(2)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
本文与《醉翁亭记》都是游记,都写游玩之乐,两者的乐趣有什么不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法?”卒不许。

【注释】①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共育有五子﹣﹣房陵王杨勇、隋炀帝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②兆人:兆民,万民。③亏:使……受损害。

(1)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陛下爱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若如公意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C.我安能亏法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D.卒不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

(4)本文体现了隋文帝怎样的治国思想?

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乐亦无穷也

B.若夫霪雨霏霏

日出而林霏开

C.名之者谁

不能名其一处也

D.临溪而渔

而不知人之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

C.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4)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文言文阅读

王守仁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

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注释】①确:确实,踏实。 ②侪(chái)辈:同辈。 ③无能自处: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④乐易:乐观和蔼,平易近人。

(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有弗鄙贱之者乎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彼固将以欺人

汝心之固

C.苟有虚而为盈

彼竭我盈

D.有弗窃笑之者乎

必为有窃疾矣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不以物喜

C.凡学之不勤

水陆草木之花

D.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3)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作者把聪慧敏捷、勤奋踏实、谦虚低调作为自己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

B.选文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表明了作者对求学的态度。

C.反问句的多次使用,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本文的说理气势。

D.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一样,都寄予了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果遂以彼为无能?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铨九龄,母授以《札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侠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息,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故不能荒于,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

【注】①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 (致使)

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奔走)

C.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规避)

D.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稍微)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A.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D.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作者谨于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

B.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文章情感真挚,循循善诱。

C.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同时,也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

D.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②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偃卧瘠馁:卧床挨饿。②麾而去之:被他退回了。③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博学善属文(属:写)

B.州召主簿不就(就:赴任)

C.以为彭泽令(以为:认为)

D.便语客(语:告诉)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C.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D.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塑造了陶渊明自由洒脱的形象,表现了他高洁的人格。

B.陶渊明已卧床挨饿多日,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他粮食和肉,但他退回了檀道济的馈赠。

C.陶渊明不愿束带迎接督邮,当日辞官,体现了他“不汲汲于富贵”的品质。

D.陶渊明嗜酒。亲朋无论穷富,都会设酒招待他,而陶渊明逢酒必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②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