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不属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证据的是( )
A.基因有完整性和独立性,但染色体的结构会发生变化,从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 |
B.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
C.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都会发生自由组合 |
下图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其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的P应含32P标记
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
C.图中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
D.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叶绿素a失去电子即成为强氧化剂,失去的电子将转移给NADP+ |
B.电能转化成的活跃化学能可储存在ATP和NADPH中 |
C.光照条件下某些叶绿素a能不断丢失和获得电子而形成电子流 |
D.不同季节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色素不同,叶子变黄后主要是依赖叶黄素进行转化 |
图1表示在神经突触中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图2是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神经突触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该过程需要能量
D.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下图表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
B.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
C.如果C1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 |
D.图中D1/D可以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 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