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实验时,小明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是平衡的。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稍重一点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认为: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机械能可能会增大。你认为他的观点是______的(填“正确”或“错误”)。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得到下列的实验记录表格:
时间/min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温度/℃ |
……90 |
91 |
92 |
93 |
93 |
90 |
93 |
93 |
93 |
93 |
(1)从数据看,第_____min的数据有明显错误,这个数据偏_____(填“高”或“低”)。
(2)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停止加热后,水将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
(3)图13所示的是甲、乙两杯水被加热时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形,其中_____可能是水沸腾时的情形。
(1)画出图11中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2)某电路中有一个封闭的电路盒(图12),面板上有A、B、C三个接线柱及灯泡、电铃各一个。为了探究盒内电路结构,小明做了多次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图12的右边)。根据实验情况,请你在答题卷上的虚线框内画出电路盒内的电路图。电铃的元件符号是:
如图8所示是小明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是。
(2)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相同。
(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N。若物体不是做匀速运动,而是做加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读数摩擦力;若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读数摩擦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4)实验时,小明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出的摩擦力实际摩擦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实际操作时,手拉着弹簧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比较难做到的,因而测力计的读数不一定等于
摩擦力的大小。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方法,确保测力计的读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你的做法(画图或文字说明):。
某班同学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记时员记录了小明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间并列于下表:
路程/m |
10 |
20 |
30 |
40 |
时间/s |
3.2 |
5.3 |
6.8 |
9.2 |
根据数据,计算出小明同学下列跑步的平均速度:
(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
(2)从10m处到3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
(3)从3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
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小明选取水、煤油两种物质做实验,下表记录了实验测量的数据以及老师帮助小明求得的有关数据。
物质 |
实验次数 |
质量m/kg |
初温t0/℃ |
末温t/℃ |
升高温度 t-t0/℃ |
吸收热量 Q/J |
水 |
1 |
0.05 |
10 |
15 |
5 |
1050 |
2 |
0.05 |
10 |
20 |
10 |
2100 |
|
3 |
0.10 |
10 |
20 |
10 |
4200 |
|
煤油 |
4 |
0.05 |
12 |
17 |
5 |
525 |
5 |
0.05 |
12 |
20 |
10 |
1050 |
|
6 |
0.10 |
12 |
20 |
10 |
2100 |
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内容进行分析:
(1)比较、两组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2)比较、两组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
(3)比较、两组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4)为了进一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你认为表格内项目栏中应增添的一项内容是:
。
(5)有些时候,由于吸收热量不方便测量,常采用在盛有水和煤油的烧杯中,分别放人功率相同的电加热器,通过比较____________,比较吸收热量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