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研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根和芽生长的影响,拟用小麦种子、温箱、培养皿、移液管、滤纸、尺、蒸馏水、10 mg/L 2,4-D以及0.1%升汞(表面消毒剂)等完成相关研究。
(1)该实验的原理是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有调节作用,其调节效应与
、 等有关;用不同浓度的2,4-D处理萌发的种子,对根、芽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2)请补全下面的方法步骤:
①取小麦种子,用0.1%升汞消毒适宜时间,再用蒸馏水冲洗若干次,置于22℃温箱中催芽2 d。
②取培养器若干套,并编号。向1号皿中移入10 mg/L2,4-D 溶液10 mL,然后移出1 mL到2号皿中,加9 mL蒸馏水并混匀,如此稀释至6号皿(浓度为0.0001 mg/L)。
③在各皿中放置一滤纸圆片,选取萌动的种子10粒,合理排放于皿中,盖上皿盖,放在22℃温箱中黑暗培养3 d。
④测量并记录 。
(3)2,4-D的调节效应一般用一定时间内器官长度的增长百分率来表示。计算增长百分率(%)需要获得的参数除了处理组长度以外,还应该包括 、 。请将本实验最可能的结果用曲线图表示其走势。(假设对根、芽的最适促进浓度分别是0.001 mg/L和0.1 mg/L)。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在细胞核重编程领域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科学家把c–Myc等4个关键基因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入小鼠的成纤维细胞,使其变成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这意味着未成熟的细胞能够发展成所有类型的细胞。
(1)基因工程中经常用的载体除了动植物病毒外还有________和_____ _。
(2)若想增强载体病毒颗粒的感染性,可利用__________技术改造病毒外壳蛋白,直接对__________进行操作。
(3)应用__________技术得到重组细胞,激活重组细胞发育成早期胚胎。使用从__________中获得的胚胎干细胞,在培养中根据需要加入以诱导其分化得到各种组织器官,用于治疗某些疾病,这种技术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iPS细胞的获得不使用胚胎细胞或卵细胞,也不诱导发育成个体,因此不会像生殖性克隆一样引发__________问题。
(5)iPS细胞在体外已成功地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心血管细胞和原始生殖细胞等,究其本质原因是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人的血清白蛋白(HSA)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中提取。但由于艾滋病病人类感染性病原体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使人们对血液制品顾虑重重。如果应用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那么利用牛的乳汁生产血清白蛋白就成为可能。其大致过程如下:
Ⅰ.采集良种供体牛的卵母细胞和精液,通过体外受精,形成奶牛受精卵;
Ⅱ.构建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奶牛受精卵,形成转基因细胞;
Ⅲ.电脉冲刺激转基因细胞促使其形成早期胚胎;
Ⅳ.将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牛的子宫中,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情况下,采集良种奶牛的卵母细胞的方法是:、。
(2)步骤Ⅰ中,在体外受精前,需要对牛的精子进行处理,一般采用的方法为,即将精子放在一定浓度的或钙离子载体A23187 中。
(3)步骤Ⅱ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需要将的血清白蛋白基因与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从而利用利用转基因牛的乳汁生产血清白蛋白。
(4)步骤Ⅳ中,应选择性别为的奶牛胚胎进行移植。请举出三种人工控制可筛选胚胎性别的方法:、、。
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蝶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DNA合成的S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试管中混合,加入聚乙二醇促进融合,获得杂种细胞(一般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
请回答:
(1)试管中细胞的种类数和能增殖的细胞种类数分别是。
(2)设计方法是(不考虑机械方法)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种细胞,分析回答:
方法:在培养液中添加入再收集增殖的细胞。
原理:加入该物质后,使合成途径阻断,仅有该合成途径的细胞就不能增殖,但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科学家培育荧光鼠的设计思路可用下面的图解表示。
依据设计程序,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在过程A中对天然质粒做的修饰改造是________。
(2)检测荧光小鼠细胞内是否含有基因X,在分子水平上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探针;判断转基因荧光鼠荧光基因的表达是否成功,在个体水平上应检测_____________。
(3)如果想一次繁殖多只转基因鼠,则需要在过程G中实施____________,该操作一般在胚胎发育至________期进行。
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
据图回答:
(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________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________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________的结果。
(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________。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
B.水体溶解氧较高 |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
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
(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