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位先生作为军官……将比联邦中的任何其他人更能博得全美国的支持,更能联合东部十三州的真诚努力。”        
――大陆会议上关于大陆军总司令人选的提议
材料二: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锐敏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                     
――《世界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首先请允许我表明看书坚定的信念,即我们惟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1933年3月4日美国第32届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四:(他)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位先生”应是谁?他领导了哪一场战争?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这场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总统”是谁?为战胜“恐惧”,这位总统实施了什么政策?
(4)材料四中这位号召人通过哪一种建设模式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1945年2月,他和材料三中的“总统”共同参加了二战中的哪一国际会议?
(5)根据以上四位人物的活动,概括他们对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俄国十月革命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冷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便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愿把手指砍掉。”
(1)下面是一道选择题,但没有题干,请根据你阅读材料获得的认识及给出答案,它补充完整。
题干:

A.发展资本主义 B.维护沙皇的统治 C.增强军事实力 D.摆脱农奴制的危机

(2)从材料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在积极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下进行的改革,势必会存在什么弊端?它的性质是什么?它对俄国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要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历史。
材料一……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武王……封诸侯,……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史记·项羽本纪》
请回答:
(1)这四则材料都引自我国古代同一部史书,此书作者是谁? (1分)
(2)材料一中的轩辕氏是传说中的哪个人物?他被炎黄子孙尊奉为什么?(2分)
(3)材料二反映了“武王”实行什么制度来加强统治?请写出该则材料中的两个诸侯国。
(4)材料三说明秦始皇对材料二的制度持什么态度?为此他实行了什么制度取代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分)
(5)材料四中描述的是哪一场著名战役?这次战役的特点是以少胜多,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请再写两个。(3分)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具有侵略性的强国,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19世纪末,作为“中国之巨祸”的那场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起立,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城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义勇军进行曲》
材料三: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应引起中国人民的高度警惕,日本曾接连发生右翼势力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和内阁成员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事件,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课外学史”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作为“中国之巨祸”的是那场战争?其影响是什么?
(2)“此后半个世纪”日本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是指哪场战争?哪一事件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列举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城长城”的典型战役。
(3)在抗战胜利前夕,中共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有何重大历史意义?今年是抗战胜利多少周年?
(4)结合材料三,日本右翼势力不断伤害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感情的言论,你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史学界认为: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从经济、政治到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展开的过程,其中经济上的近代化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主义生产关系;政治上的近代化则是指君主专制转向民主共和;而思想文化领域则是对封建文化领域的猛烈冲击,提出了“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的口号。
根据以上解释,结合史实,请回答
(1)中国经济上的近代化开始以什么事件为标志?(1分)
(2)中国政治上的民主化开始以什么事件为标志?代表人物是谁?(2)
(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产生于何时?它是哪次革命的成果?是谁领导的?(3分)
(4)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近代化以什么事件为标志?这一运动有何历史影响?(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国总理默克尔与2012年2月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演讲。默克尔表示,欧盟并不面临欧元危机,而是主权债务危机。中方支持欧方为应对债务危机作出的努力,相信欧盟有能力、有智慧、有办法通过推进相关改革和调整走出眼前困境,经济的区域合作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材料二:2012年3月13日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表示,希腊债务减免计划尘埃落定,范龙佩表示,欧洲的策略开始发挥作用,债务危机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欧洲央行过去三个月为解冻银行间和主权债券市场而注入大规模流动性显然取得了成功,他希望这些共计逾1万亿欧元的资金将及时流入实体经济。但有人质疑欧盟在化解债务危机的能力与信心,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全球化存在着挑战。
材料三:稀土素有“工业黄金”的美誉。作为全球最大稀土生产国的中国,长期被迫以低廉的价格卖出稀土,再以高价向发达国家购买开发稀土的专利和生产线。近年来,稀土开采中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促使中国加强了对稀土开采和出口的管理。为继续享用中国廉价的稀土资源,2012年,美国、欧盟、日本以中国限制稀土等原材料出口为由向WTO提起贸易诉讼。
评价材料中关于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矛盾与共融性。(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