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测2.5V小灯泡(电阻大约为10Ω左右)额定功率的实验时小亮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电压为6V.
(1)请用笔画线将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2)在连接电路时,有甲“10Ω  1A”和乙“20Ω  1A”两个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则应该选择变阻器      连入电路,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3)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选填“断开”或“闭合”),滑片P应移到    (选填“A”或“B”)处,闭合上开关之后,小亮发现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但小灯泡不亮,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各元器件完好,那么可能的原因是              ;                     
(4)小亮调节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这时电流表的指针如图所示,其示数为    A,则该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5)小亮根据测量得到的多组实验数据,作出了小灯泡I-U图象,如右图所示.结果发现图线不是直线,小亮很纳闷,请你帮助他分析原因.                    
(6)若电压表的小量程已损坏,在不添加任何器材的情况下,请你在方框内画出能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电路图.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电压表的使用 电功率的测量实验 实物的电路连接 电流表的使用 电流表的读数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李明等几位同学准备探究“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猜想:弹簧弹性势能可能与弹簧长度变化量和弹簧粗细有关。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放在水平面上,水平面A点左侧光滑,右侧粗糙。物体P压缩弹簧到B点后从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弹簧恢复到原长与物体脱离,物体运动到D点停止。请补充完成他们的探究过程:

(1)对同一根弹簧,物体P压缩弹簧至B点,从静止释放,运动到D点。测量之间的距离和之间的距离,并改变之间的距离,测多组数据,分析数据得到:弹簧长度变化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2)对原长相同、只有粗细不同的两根弹簧,物体P分别压缩弹簧至同一位置B点,从静止释放,运动到D点。分别测量之间的距离。改变压缩量,重复试验,分析数据得到:弹性势能与弹簧粗细有关。

(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红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她将纸板B向后折,纸板B上_________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同学们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选择的器材有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
①某同学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时,某同学点燃蜡烛,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的像不完整(如图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问题解决后,王聪经过规范操作,测量准确,实验记录如下表:

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00
10.91
a
2
16.00
16.00
倒立,等大,实像
3
12.00
24.00
b
4
6.00
/
正立、放大、虚像

根据上表信息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_cm;
表格中有几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助填补: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第4次实验时,所成的像是虚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为了观察到此时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同”或“异”)侧。
④完成实验后,某同学拿一个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并调节光屏,使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小明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如图甲),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2)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第一次
20°
70°
第二次
30°
60°
第三次
50°
40°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__(选填“<”、“>”或“=”)l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不同。

读数
(1)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2)图乙中表示一支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__________℃.
(3)图丙中,该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s。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