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断问题。美、加、澳三国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水平 | B.人口密度 | C.人口数量 | D.经济发展水平 |
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 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
| C.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 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
地理分界线是认识区域地理的重要方式。在地理环境中,山脉常常成为一种地理分界线。以下各项描述正确的是
| A.水系的分水岭:南岭——黄河水系与珠江水系 |
| B.地形区分界线:太行山——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
| C.行政区分界线:横断山脉——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 |
| D.气候分界线:大兴安岭——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南段地方 |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 A.平坦肥沃的平原 | B.山麓和丘陵地带 |
| 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 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 |
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
| A.河流源头、三角洲、盆地等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 |
| 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 |
| 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紧密结合的地区 |
| D.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 |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B.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
|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 D.干旱和大风现象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其中不包括
| A.黄河含沙量大幅度下降 | B.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 |
| C.土壤养分流失,农业减产 | D.下游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 |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湛江市
| A.①②③ | B.①⑥ |
| C.②③④⑤ | D.①⑤⑥ |
下列文化景观与我国所在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 A.兵马俑——西南地区 | B.窑洞——南方地区 |
| C.傣家村落——西双版纳 | D.吊脚楼——西北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