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4,回答问题合理的棉纺工业布局应位于图中(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几组省区(市)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 ( )
A.山东—四川—西藏—江苏 | B.安徽—重庆—湖南—河南 |
C.浙江—辽宁—湖北—北京 | D.河北—新疆—青海—广东 |
地震波又可分为横波和纵波。回答问题。横波和纵波的共同之处包括()
①都能通过固体传播②都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③传播的速度相同④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
6月22日,当太阳同时位于北半球甲、乙两地上中天(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据此回答问题。此日,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不可能同时看到日出 |
B.甲、乙两地使用地方时不同 |
C.甲、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 |
D.甲、乙两地当晚观看的星空景象相同 |
下面四幅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中,表示乙地的是()
该图比例尺为
A.1:24000000 |
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千米 |
C.六十万分之一 |
D.![]() |
该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圆O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1=<2=22º。回答问题。甲地的地理纬度为()
A.23º26’N | B.66º34’N | C.22ºN | D.90ºN |
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22º | B.44º | C.11º | D.68º |
该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 | B.尼罗河河水泛滥 |
C.巴西高原草原一片枯黄 | D.北极考察的好时机 |
读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问题。四地中受地形影响、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桥面相对于桥底的高度是()
A.小于50米 | B.大于100米 | C.大于50米 | D.小于100米 |
若在桥下发现水质污染,则污染源最有可能是来自()
A.①处 | B.②处 | C.③处 | D.④处 |
从图中信息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区位于北美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区 |
B.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 |
C.河流的流向大致为自西南流向东北 |
D.走立体农业道路,是本区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
该图中的圆表示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等值线,据此回答问题。若图中圆为等压线,PK、QH表示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
A.图示区域中心地区以下沉气流为主 |
B.该天气系统在夏秋出现就称为台风 |
C.该天气系统控制多阴雨天气 |
D.该天气系统控制一定寒冷干燥 |
若圆表示赤道,O点为北极点,PQ线两侧日期不同,则()
A.图中P点的经度为180°,Q点的经度为0° |
B.由P到N走最近距离方向是先东北再西南 |
C.图中M、N点为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点 |
D.此时北京时间为新一天的20时 |
若图中圆为某时刻昼半球太阳高度等值线图,P0Q线为15°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点的太阳从东南升西南落 |
B.从图中P点到Q点的经度大于180° |
C.北印度洋洋流海水自东向西流 |
D.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