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尹谷字耕叟,潭州长沙人。性刚直庄厉,初处郡学,士友皆严惮之。
宋以词赋取士,季年,惟闽、浙赋擅四方,谷与同郡邢天荣、董景舒、欧阳逢泰诸人为赋,体裁务为典雅,每一篇出,士争学之,由是湘赋与闽、浙颉颃①。中年登进士第。调常德推官,知崇阳县,所至廉正有声。
丁内艰,居家教授,不改儒素。日未出,授诸生经及朱氏《四书》,士虽有才思而不谨饬者摈不齿。诸生隆暑必盛服,端居终日,夜灭烛始免巾帻,早作必冠而后出帷。行市中,市人见其举动有礼,相谓曰:“是必尹先生门人也。”诘之果然。
晚入李庭芝制幕,用荐擢知衡州,需次于家。潭城受兵,帅臣李芾礼以为参谋,共画备御策。时城中壮士皆入卫临安,所余军仅四百五十人,老弱太半。芾纠率民丁,奖励以义,人殊死战,三月城不下。大军断绝险要,援兵不至,谷知城危,与妻子诀曰:“ 吾以寒儒受国恩,典方州,谊不可屈,若辈必当从吾已耳。”召弟岳秀使出,以存尹氏祀,岳秀泣而许之死。乃积薪扃户②,朝服望阙拜已,先取历官告身焚之,即纵火自焚。邻家救之,火炽不可前,但于烈焰中遥见谷正冠端笏危坐,阖门无少长皆死焉。芾闻之,命酒酹谷曰:“尹务实,男子也,先我就义矣。”务实,谷号也。
初潭士以居学肄业为重州学生月试积分高等升湘西岳麓书院生又积分高等升岳麓精舍生潭人号为三学生兵兴时三学生聚居州学犹不废业。谷死,诸生数百人往哭之,城破,多感激死义者。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颉颃:不相上下,相抗衡。②扃户:闭户。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士友皆严惮之惮:恐吓 |
B.季年,惟闽、浙赋擅四方季:朝代之末 |
C.中年登进士第第:科第 |
D.丁内艰,居家教授丁:遭逢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宋以词赋取士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
B.岳秀泣而许之死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C.城破,多感激死义者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D.阖门无少长皆死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明尹谷“性刚直庄厉”的一组是(3分) ( )
①体裁务为典雅 ②居家教授,不改儒素 ③士虽有才思而不谨饬者摈不齿 ④早作必冠而后出帷 ⑤谷知城危,与妻子诀 ⑥先取历官告身焚之,即纵火自焚
A.①②⑤ | B.②③⑥ | C.④⑤⑥ | D.①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尹谷性格刚直严厉,士友都很敬畏他;他在学习上一丝不苟,在作赋方面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士人争相向他学习。 |
B.尹谷在家里教授学生,仍保持儒者的品德操行,严格要求学生,如果学生不谨慎修习,即使才思敏捷他也不教授他们。 |
C.潭州城被敌兵包围的时候,尹谷毅然与妻子诀别,为保存尹氏的祭祀之人,他叫弟弟尹岳秀逃出,自己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最终死于火海之中。 |
D.尹谷死后,潭州看重读书学习的“三学生”几百人去吊唁他,潭州城被攻破以后,很多人都被他感动,为大义而死。 |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初潭士以居学肄业为重州学生月试积分高等升湘西岳麓书院生又积分高等升岳麓精舍生潭人号为三学生兵兴时三学生聚居州学犹不废业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生隆暑必盛服,端居终日。
②用荐擢知衡州,需次于家。
文言文阅读
王珪,宇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珪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技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选自《新唐书》)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刍言:草野之人的意见 |
B.技不进,数被让让:责备 |
C.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矜:怜悯 |
D.引置枢密,责以忠效责:职责、责任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臣同德,则海内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B.以其善善而恶恶也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C.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于是大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壁 |
D.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珪“为人雅正”的一组是()
①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②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彦博惧,谢罪,珪不谢⑤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⑥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 ④ ⑤ | B.② ③ ④ | C.① ⑤ ⑥ | D.② ③ 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珪为人正直。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
B.王珪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作类比,劝谏太宗吸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
C.王珪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珪毫不畏惧地直言,自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
D.王珪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
“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A.我虽然不贤明,但希望你们各位大臣能多多进谏一些正确的意见,但愿这样可以使夫下太平。 |
B.我虽然不贤明,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差不多使天下太平了。 |
C.我虽然不贤明,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但愿这样可以使天下太平。 |
D.我虽然不贤明,但希望你们各位大臣能多多进谏一些正确的意见,也许能使天下太平。 |
“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A.详细地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不对却不停止去做啊。 |
B.清楚地知道他是错的(但还要依附他),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他是恶人却不肯离开他啊。 |
C.详细地知道他是错的(但还要依附他),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他是恶人却不肯离开他啊。 |
D.清楚地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不对却不停止去做啊。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五世祖恭,仕后赵,为河东郡守。父僧习,齐奉朝请。幼聪敏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元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做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尽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三日,广陵王元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与。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北周宇文泰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宇文愈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周文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趣令就禁趣:立刻 |
B.多榜官门曰榜:张贴 |
C.实不敢爱死爱:吝惜 |
D.以旌吾过旌:表彰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柳庆“守正明察”的一是
①言毕,令笞杀之 ②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③庆乃复施免罪之牒 ④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⑤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 ⑥庆辞气不挠,抗声曰
A.①②⑥ | B.②③⑤ | C.③④⑥ | D.①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庆幼时聪慧大度,背书过目不忘。他13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他读了3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
B.柳庆惩治王亲国戚,毫不畏惧权贵。广陵王的外甥孟氏依仗权势,凶横强暴,偷盗别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柳庆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随即下令将孟氏打死。 |
C.柳庆机智破获劫案,罪犯尽数落网。在破获胡家劫案的过程中,他亲自写了匿名信,张贴在官府门前,说如果先来自首的则可免罪,用这个方法捕获全部罪犯。 |
D.柳庆朝堂冒死进谏,终为王茂洗冤。王茂无罪却要被北周宇文泰处死,朝臣中只有柳庆上朝为王茂争辩,终使宇文泰醒悟赦免了王茂,但此时王茂已经被处死了。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⑵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槨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然诺,好周人急 周:救济 | 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诣:往见 |
C.谭谢不纳,母大困 谢:感谢 | 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食:给……吃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竟绐以他事辞去以尔车来 |
B.皆以母事之唯草木之零落兮 |
C.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阿母为汝求 |
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何以解忧 | B.俟我于城隅 | C.行李之往来 | D.为仲卿母所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李成梁,字汝契。高祖英自朝鲜内附,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遂家焉。成梁英毅骁健,有大将才。家贫,不能袭职,年四十犹为诸生。巡按御史器之,资入京,乃得袭。
成梁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帝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其始锐意封拜,师出必捷,威振绝域。已而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贵极而骄,奢侈无度。军资、马价、盐课、市赏,岁干没①不赀②,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以是灌输权门,结纳朝士,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每一奏捷,内自阁部,外自督抚而下,大者进官荫子,小亦增俸赉金。恩施优渥,震耀当世。而其战功率在塞外,易为缘饰。若敌入内地,则以坚壁清野为词,拥兵观望;甚或掩败为功,杀良民冒级。阁部共为蒙蔽,督抚、监司稍忤意,辄排去之,不得举其法。先后巡按陈登云、许守恩廉得其杀降冒功状,拟论奏之,为巡抚李松、顾养谦所沮止。既而物议沸腾,御史硃应毂、给事中任应徵、佥事李琯交章抨击。事颇有迹,卒赖奥援③,反诘责言者。及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相继谢政,成梁失内主,遂以去位。
成梁诸战功率藉健儿。其后健儿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孙守廉辈皆富贵,拥专城。暮气难振,又转相掊克,士马萧耗。迨成梁去辽,十年之间更易八帅,边备益弛。
当万历初元时,兵部侍郎汪道昆阅边,成梁献议移建孤山堡于张其哈剌佃,险山堡于宽佃,沿江新安四堡于长佃、长岭诸处,仍以孤山、险山二参将戍之,可拓地七八百里,益收耕牧之利。及三十四年,成梁以地孤悬难守,与督、抚蹇达、赵楫建议弃之,尽徙居民于内地。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之,死者狼籍。成梁等反以招复逃人功,增秩受赏。兵科给事中宋一韩力言弃地非策。巡按御史熊廷弼勘奏如一韩言,一韩复连章极论。帝素眷成梁,悉留中不下。久之卒,年九十。
(节选自《明史 列传一百二十六》).
注:①侵吞的财物。②无法计算。③得力靠山。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遂家焉。 家:安家 |
B.师出必捷,威振绝域绝:偏远的 |
C.督抚、监习稍忤意,辄排去之忤:违逆 |
D.健儿李平胡……辈皆富贵,拥专城。拥:围裹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属于李成梁“去位”自身原因的一组是
①贵极而骄,奢侈无度②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 ③恩施优渥,震耀当世④敌入内地,则以坚壁清野为词,拥兵观望 ⑤掩败为功,杀良民冒级⑥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
A.①②⑤ | B.②④⑥ | C.②③⑥ | D.①④⑤ |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成梁有大将之才,但因家庭原因,虽然高祖被授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他也不能靠荫庇获得官职,年纪很大了还是一名普通生员。 |
B.李成梁起初锐意建功立业,以求拜官受封,那时他只要带领军队出去打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威名震动辽东。 |
C.李成梁敢于骄横奢侈,杀良冒级,虚报战功,截取辽东商民之利,除了他有不世战功之外,还因为他用搜掠之财重贿朝廷内外重臣,那些人愿意听他指挥。 |
D.李成梁建立了明朝二百年未有之武功,所以朝廷对他特别施与恩宠,封赏优厚,甚至置众人议论于不,将言官劾扣压不发。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巡按御史器之,资入京,乃得袭。
⑵已而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
⑶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之,死者狼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人有闻者,共俳笑之。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番君以其女妻之。章邯之灭陈胜,破吕臣军,布乃引兵北击秦左右校,破之清波,引兵而东。闻项梁定江东会稽,涉江而西。陈婴以项氏世为楚将,乃以兵属项梁,渡淮南英布、蒲将军亦以兵属项梁。
项梁涉淮而西,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项梁至薛,闻陈王定死,乃立楚怀王。项梁号为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项梁败死定陶,怀王徙都彭城,诸将英布亦皆保聚彭城。当是时,秦急围赵,赵数使人请救。怀王使宋义为上将,范曾为末将,项籍为次将,英布、蒲将军皆为将军,悉属宋义,北救赵。及项籍杀宋义于河上,怀王因立籍为上将军,诸将皆属项籍。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楚兵常胜,功冠诸侯。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项籍之引兵西至新安,又使布等夜击坑章邯秦卒二十余万人。至关,不得入,又使布等先从间道破关下军,遂得入,至咸阳。布常为军锋。项王封诸将,立布为九江王,都六。下面句子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及壮,坐法黥。坐法:犯法被判罪 |
B.项梁至薛,闻陈王定死,乃立楚怀王。定:确实 |
C.诸将皆属项籍。属:属于 |
D.布常为军锋。军锋:军队的前锋 |
以下句子表现英布骁勇善战的一组是
①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
②布乃引兵北击秦左右校,破之清波
③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④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⑤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
⑥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
A.②③⑥ | B.②④⑥ | C.①④⑤ | D.①③⑤ |
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布出身平民阶层,壮年时受过黥刑,服过劳役,做过强盗,后来娶了县令的女儿为妻并被封为九江王。 |
B.黥布与吴县令的部下一起拥兵反秦,在打败了吕臣的军队后,又在清波打败了秦左右校的军队,后来带兵投靠了项梁。 |
C.楚国的军队之所以屡战屡胜,迫使各路诸侯臣服的主要原因是英布指挥军队能够以少胜多,使人震服。 |
D.英布在攻打景驹、秦嘉,渡黄河攻打秦军,攻打函谷关时总是担任军队的前锋,战绩也总是列于众军之首。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
(2)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