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
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
C.提倡个人奋斗,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D.要求自由平等,主张民主共和 |
从宋代的瓦舍戏剧表演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
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 |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
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
四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提出了一个命题,你认为哪个最不适宜?
A.两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
B.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
D.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 |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核心内容 |
D.关心社会进步为核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