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全世界每一个负责任的国家,都应该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奥巴马总统承诺2020年美国各州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但这一承诺仍受到国内许多因素制约。美国各州在温室气体减排上存在严重分岐:以加利福尼亚为代表的新兴高科技术产业州积极支持温室气体减排方案,一些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能源开采以及能源消费密集型的州对减排持坚决的反对态度;有些国会议员则宣称,该方案将严重影响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他们将极力阻止该方案在国会的通过。美国传统基金会在其研究报告里更是扬言,威胁美国国家利益的不是气候变化,而是气候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相关知识分析制约奥巴马承诺的国内因素
今年以来,周边一些国家不断挑起事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面临严峻形势。南海方向,暗流涌动,错综复杂;东海方向,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强词夺理,而且加紧扩张军备。因此,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抉择,也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紧迫需求。
2014年4月3日,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国家海洋局不断加强对涉及岛礁主权、海域管辖权、海域划界等维护海洋权益工作的政策、立法、规划的研究,坚定不移维护海洋权益。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有理由、也有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依据。
材料一:2014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相聚北京,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大会期间收到的各项议案中,“关注民生”成为最大亮点,百姓们普遍关心的,如就业、社保、住房保障、雾霾治理等问题,成为代表们议论和关注的焦点。
材料二:今年全国人大会议的主要议程包括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当年财政预算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等。
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中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代表活动所反映的政治学道理。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总体来说,是礼治和法治的结合,是礼法并治。
礼治即表现在国家治理中体现出的文化精神.中国自古就重视文化立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齐家之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之道,“仁义礼智信”的基本价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奋进态度等等,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以及全体中国人的人格言行影响深远.中国社会治理的背后,总体来说都有着中国文化思想作为底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羊崇.
在礼治之下,中国历史上也发展出了与其相应的法治,由法制体系规范社会治理的各方面.例如监察制度,唐朝就有“四善二十七最~六察法”等,对官员的监察和考核进行详细严格规定。
中国历史上治理较好的时期,都是那些文化较昌明开放的时代,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当文化精神比较衰退保守的时候,便出现社会治理和制度的相对颓皮。所以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徒法不足以自行”,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应大力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当今社会治理为什么要“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徒法不足以自行”的原因。(10分)
(3)公众信仰缺失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礼法协调是构建文化秩序的要求。请你就如何加强“礼治”写两条建议(每条不能超过15字)。(4分)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业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材料一:我国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去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大众创新创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强力推进改革,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释放民智民力,增进大众福祉。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再次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表格:今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清单(部分)
1月7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的措施,促进行政权力法治化, 营造便利创业创新的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
2月6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改革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和转变职能,便利投资创业、规范市场秩序。 |
2月25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 |
3月11日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
材料二:中关村是中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是科技创新的代名词。这里有联想、
京东、小米、百度、清华控股等一批领军企业;有日益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包括27家创新型孵化器、110多家社会组织;有“勇于创新,不惧风险,志在领先”的精神和“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风气,无数有梦想的人聚集在中关村的旗帜下……这个号称“中国硅谷”的地方,通过改革释放出创新创业的活力。
(1)结合材料一,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意义(4分);结合表格,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在推进创业创新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关村的发展建设对我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启示。(10分)
为了切实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2014年底,江苏某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15年市政府为城乡居民办十件实事公开征集活动。这一活动引起了某校高一(1)班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围绕“问政于民”的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
【反思主题】
同学们通过网络查询了“问政于民”的内涵:
百 度 百 科 |
问政于民就是各级政府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听取普通百姓建议和意见,以使政府的政策更加暖人心,合民意,有效果。 |
(1)请用“公民政治的参与”知识说明政府问政于民的意义。
【寻找依据】
经同学们调查,了解到一个事实:
调 查 结 果 |
近年来,该市政府每年都会集中力量为城乡居民办十件实事,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赞誉。 |
(2)请分析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政治理论依据。
【提出建议】
通过探究,同学们明白一个道理:
明 白 道 理 |
无论制定决策还是执行决策,要想取得预期效果,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都需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
(3)作为一名公民,请你根据目前的社会实际,为该市政府提两条要办的实事,并分别指出它属于政府哪项基本职能。(4分。所填两条政府职能不能重合)
序号 |
实事的内容 |
政府应履行的职能 |
第1条 |
||
第2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