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要建立在解决温饱问题、进入总体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这主要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
2009年9月28日-10月2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端午节、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
A.是我国特有的文化财富 | B.能够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
C.是各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标志 |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2009年中国进入第三代数字通信(3G)时代。3G的标志性业务包括:无线宽带上网、手机电视以及视频通话等。第三代数字通
信()
A.必定催生社会变革,实现文化大发展 | B.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C.大致经历了口语、文字和电子等阶段 | D.其本质而言是属于大众传媒 |
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 |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温家宝在“世界读书日”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这表明读书()
A.可以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 B.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塑造人 |
C.是人们享用文化的表现 | D.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人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