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的小题。
唐多令邓 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 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有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张先,北宋词人。乙卯年:1075年,时年作者八十六岁。笋柱,指竹制的秋千架。
(1)试从“动”与“静”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词上、下阙。
(2)“中庭月色正清昵,无数杨花过无影”一句历来为人传唱,请结合词人的情感作具体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鹧鸪天①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这是作者42岁时因主战而被罢官,被迫开始隐居生活时的作品。
②玉瀣(xiè):美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1)词人在上阕极力叙写的“隐居之初”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原词概括,并加以分析。
(2)全词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谒荆公不遇
方惟深
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
(1)诗歌在写景时使用“渺渺”和“茸茸”,请分析它们的作用。
答: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此诗。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