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中是各组反应的反应物和温度,反应刚开始时,放出H2速率最快的是( )
| 编号 金属(粉末状) 酸的浓度及体积 反应温度 (mol) (℃) |
| A Mg,0.1 6 mol·L-1硝酸10mL 80 B Mg,0.1 3 mol·L-1盐酸10mL 60 C Fe,0.1 3 mol·L-1L 盐酸10mL 60 D Mg,0.1 3 mol·L-1硫酸10mL 60 |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
![]() |
![]() |
![]() |
| A. 检验SO2具有漂白性 |
B.配制0.1 mol•L-1NaOH溶液时定容 |
C.分离出碘水中的碘 |
D.配制一定浓度硫酸溶液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聚乙烯塑料可作食品包装袋 |
| B.乙醇和葡萄糖分子中都含有羟基 |
| C.乙烯和苯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
| D.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对健康造成危害 |
| B.食用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 |
| C.CH4和Cl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最多可能有四种 |
| D.无论乙烯的加成,还是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都与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有关 |
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由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18 mole-
B.化合物AE与DE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元素C、D、E的单质
D.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溶于过量的氨水中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 |
|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 |
产生无色气体 |
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 B. |
新制Fe(OH)2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 |
白色固体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
说明Fe(OH)2易被氧化成Fe(OH)3 |
| C. |
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 |
上层呈紫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生产 |
铜离子可以氧化碘离子,白色沉淀可能为CuI |
| D.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