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C的带电量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在1×10-6S到2×10-6S 内,关于电容器充放电的判定及该电容器产生的电磁波波长,正确结论是
A.充电过程,波长为1200m |
B.充电过程,波长为1500m |
C.放电过程,波长为1200m |
D.放电过程,波长为1500m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每个核子只跟它们相邻的核子间才有核力作用 |
B.阴极射线与β射线都是带负电的电子流,都是由原子核受激发后产生的 |
C.一块含铀的矿石质量为M,其中铀元素的质量为m。铀发生一系列衰变,最终生成物为铅。已知铀的半衰期为T,经过三个半衰期后,其中铀元素的质量还剩m/8 |
D.元素钍![]() |
右图为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不同频率的光。关于这些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容易表现出衍射现象的光是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 |
B.频率最小的光是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 |
C.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
D.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 |
按照玻尔理论,下列关于氢原子的论述正确的是()
A.第m个定态和第n个定态的轨道半径rm和rn之比为rm∶rn=m2∶n2 |
B.第m个定态和第n个定态的能量Em和En之比为Em∶En=n2∶m2 |
C.电子沿某一轨道绕核运动,若其圆周运动的频率是![]() ![]() ![]() |
D.若氢原子处于能量为E的定态,则其发光频率为![]() |
对光电效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A.金属内的每个电子要吸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子,当它积累的能量足够大时,就能逸出金属 |
B.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小于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而逸出时所需做的最小功,便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
C.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子的能量就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
D.由于不同金属的逸出功是不相同的,因此使不同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的最低频率也不同 |
将一长木板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一个小铅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度v0由木板左端向右滑动,到达右端时恰能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小铅块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始终不变,现将木板分成A和B两段,使B的长度和质量均为A的2倍,并紧挨着放在原水平面上,让小铅块仍以初速度v0由木块A的左端开始向右滑动,如图乙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小铅块恰能滑到木板B的右端,并与木板B保持相对静止 |
B.小铅块将从木板B的右端飞离木板 |
C.小铅块滑到木板B的右端前就与木板B保持相对静止 |
D.小铅块在木板B上滑行产生的热量等于在木板A上滑行产生热量的2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