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人民网报道:铜梁县土桥镇初级中学八(2)班学生陈浩,年仅13岁,因打牌欠下同学的钱无法偿还,想到经营副食店的彭某可能有钱,就萌发抢劫杀人的恶念。以购买方便面忘记带钱为借口,将彭某骗出,用水果刀将其刺伤,抢得现金200余元。31日上午 10 时,彭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材料二:作者易绮丽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防治对策》一文中提到: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青少年已成为我国刑事案件的主体人群,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总数的60%以上。其中14周岁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
某校七(1)班的班主任刘老师看到两则材料后大为震惊,意识到对同学们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开展一系列的法制教育活动。刘老师为了成功的举办这次教育活动,让同学们根据下面的内容献计献策: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
(2)请你写出本次法制教育的活动形式。
(3)将自己在思想品德课中所学的有关法律知识整理出来。
(4)谈谈这次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目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上帝的意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履行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义务
B.法律所鼓励的没积极去做
C.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义务
D.没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是
①盗用他人姓名
②干涉他人变更姓名
③冒用他人姓名
④使用笔名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

A.隐私权 B.人格权 C.环境权 D.人身权利

下列不属于公民个人隐私的是

A.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
B.公司秘密,如公司财产状况、公司人事状况
C.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财产状况
D.个人私事,如日记、信件、社会交往

在思想品德活动课上,八(5)班的同学对“公民身份的确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B.在我国,犯罪并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仍是中国公民,因他并没有被剥夺公民的身份
C.作为中国未成年人,要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真正成为中国公民
D.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已加入美籍的华人不再是中国公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