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宿洞霄宫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下列关于颔联写景之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取景物时动静结合。碧涧红叶,青林白云,有动有静,既表现出山的灵动,又显示了山的沉静。 |
B.色彩对比强烈。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林是青色,却映白云。强烈的对比,突显出山林的美丽。 |
C.写景角度多变,有俯视,有仰观;所显情韵多样,“流红叶”显得匆忙,“点白云”显得悠闲。 |
D.通过想象写出了秋山绚丽的色彩。“碧”“红”“青”“白”四字展示的,仿佛铺开的彩绘,鲜艳动人。 |
本诗题目为“宿洞霄宫”,诗中是怎样点明“宿”的?(4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章台夜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家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章台:即楚灵王行宫章华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南。这是唐朝诗人韦庄的一首诗,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属于。根据体裁的要求,它的联和 联都必须是对仗句。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其作用。
本诗的题目为《章台夜思》,有人认为这首诗全篇未现一个“思”,却“秋思”不断,令人回味,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阐述。
阅读下面的诗歌,并回答问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净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①,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释]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长安景色,伴随着丰富的联想:清晨时分,云雾在缓缓飘动,仿佛汉朝雄伟壮丽的宫阙在眼前浮动。 |
B.第三句以“残星”写时辰,晨星寥落,曙光初现;以“雁横塞”点时令,南归的秋雁正在掠过北方的天空。 |
C.颈联写触目所见:竹篱旁边,一丛丛紫艳的菊花似开未开;水塘旁边,一朵朵凋残的莲花花瓣落尽。 |
D.尾联使用两个典故,言简而意丰。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羁旅京城,思念故乡而又不能归去的惆怅情怀。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答:。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进行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幽州夜饮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从诗歌体裁来看,此诗是。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答: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