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杜诗特讲究“炼字”。请你从“炼字”的角度对本诗第七句“终”字作一些分析品味。
本诗意蕴丰富。从开头两句,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遭际与情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完成两个小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注】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塞下曲(其六)
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春夜闻笛①
唐 李益
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采桑子③
南宋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相映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释:①李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所作。②寒山,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域战略要地,屡为战场。③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说朱敦儒“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广” 。
(1)两首诗传情达意都借助了“雁”这一意象。李诗借大雁春来北飞,言迁客欲归不得(雁归而人留),寄喻得体,衬托有方。朱诗。(3分)
(2)两诗中都有一“泪”字,但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春夜闻笛①
唐 李益
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采桑子③
南宋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相映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释:①李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所作。②寒山,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域战略要地,屡为战场。③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说朱敦儒“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广” 。
(1)两首诗传情达意都借助了“雁”这一意象。李诗借大雁春来北飞,言迁客欲归不得(雁归而人留),寄喻得体,衬托有方。朱诗。(3分)
(2)两诗中都有一“泪”字,但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阅读题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