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①小池塘。翻空②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③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④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⑤一日凉。
注释 :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
①乱蝉——形容蝉声嘈杂.衰草——枯萎的野草。 ②翻空——在空中翻飞。
③蕖——荷花的别名。 ④殷勤——形容雨能体贴人意,下得及时。
⑤浮生——古时认为人生世事虚浮无定,故称。对这首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的是夏末初秋时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通过对雨后乡村充满野趣的景色的描写和对作者形象的刻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 |
B.词作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运用了拟物的手法,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喜悦。 |
C.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这样写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
D.“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手拄藜杖缓步游赏, 表达了诗人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趣。 |
词的上片,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登楼感怀①
于 谦
晩来无事漫登楼,曲曲栏干总是愁。
渺渺乡关何日到,茫茫天地此生浮。
太行有路东西去,汾水无情日夜流。
华发苍颜成底事,可能辜负钓鱼舟。
注:①诗约作于诗人巡抚山西、河南期间。他长期徘徊于巡抚任上,在四处奔波中感受着岁月的流逝。当时明王朝国势渐颓,诗人虽尽职尽责,却很难有大用之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晚来无事漫登楼”一句,“漫”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南乡子
北宋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此诗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这首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这首诗歌第一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歌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中“山居”二字点明居住环境,“暝”是不眠之夜的意思。 |
B.首句中“空山”描绘了雨后山中的寂静和清新。 |
C.“竹喧”、“莲动”两句是说浣女归而竹暄,划渔舟而莲动;晚风吹来,莲叶摇曳多姿。 |
D.“随意”“王孙”两句是说春草任其凋枯,如此秋景“王孙”亦可自留。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特定时间的景色,表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 |
C.中间两联将月、松、泉、石、竹、莲、浣女合渔舟等,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寄寓诗人的高洁情趣。 |
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沉情绪。 |
阅读下面这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
(唐)来鹄
千形万象竞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请简要赏析“映水藏山片复重”一句。
有人认为“此诗看到了诗人针砭现实的锋芒”,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