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 ΔH1
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 ΔH2
③Sn(s,灰)>13.2 ℃<13.2 ℃Sn(s,白) ΔH3=+2.1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ΔH1>ΔH2 |
| 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
|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
| 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
某学生用碱式滴定管量取0.1 mol·L-1的NaOH溶液,开始时仰视液面读数为1.00 mL,取出部分溶液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1.00 mL,该同学在操作中实际取出的液体体积为( )
| A.大于10.00 mL | B.小于10.00 mL |
| C.等于10.00 mL | D.等于11.00 mL |
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3.1~4.4石蕊:5.0~8.0酚酞:8.2~10.0
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
|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
| 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
|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
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④滴定 ⑤洗涤
| A.⑤①②③④ | B.③⑤①②④ | C.⑤②③①④ | D.②①③⑤④ |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 )
| A.酸与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
| B.溶液呈现中性 |
| C.酸与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
| D.酸所能提供的H+与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 |
①pH=2的CH3COOH溶液;②pH=2的HCl溶液;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相同条件下,有关上述溶液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 A.水电离的c(H+):①=②=③=④ |
| B.将②、③溶液混合后,pH=7,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
| C.等体积的①、②、④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②最大 |
| D.向溶液中加入100 mL水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