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其中A、B、C、D、E、F、G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x1、x2、x3、x4、x5、x6、分别为AB、BC、CD、DE、EF、FG间的位移,下列可用来计算打D点时小车速度的表达式的是( )。
A.![]() |
B.![]() |
C. |
D.![]() |
如图为一列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4s时刻的波形图,若已知波源在坐标原点O处,波速为2m/s,则()
| A.振源O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 |
| B.P点振幅比Q点振幅小 |
| C.再经过△t=4s,质点P将向右移动8m |
| D.再经过△t=4s,质点Q通过的路程是0.4m |
一物体在地球表面上的重力为16N,它在以5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的火箭中的示重9N,则此时火箭离地面的高度是地球半径R的( )
| A.2倍 | B.3倍 | C.4倍 | D.0.5倍 |
右图为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不同频率的光。关于这些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容易表现出衍射现象的光是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 |
| B.频率最小的光是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 |
| C.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
| D.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eV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 |
如图所示,一质点沿螺旋线自外向内运动,已知其走过的弧长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运动的线速度越来越大 |
| B.小球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
| C.小球运动的角速度越来越大 |
| D.小球所受的合外力越来越大 |
如图3所示,从光滑的1/4圆弧槽的最高点滑下的小滑块,滑出槽口时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槽口与一个半球顶点相切,半球底面为水平,若要使小物块滑出槽口后不沿半球面下滑,已知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1,半球的半径为R2,则R1和R2应满足的关系是(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