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平?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 A.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 B.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
| C.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 D.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
将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为
①蒋介石反共倾向日益增长②日本对国民政府采取诱降政策③日军侵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④蒋介石政策重心由抗日转向反共
| A.②①③④ | B.③②①④ |
| C.③①②④ | D.②③④① |
决定国共再次合作抗日的最重要因素是
| A.国内形势 | B.社会性质 |
| C.国际形势 | D.社会主要矛盾 |
在抗战困难时期,中共采取的巩固统一战线的措施有
①建立三三制政权②开展大生产运动③进行整风运动④实行减租减息政策⑤实行精兵简政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⑤ |
| C.②④⑤ | D.①④ |
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重要转变的标志是
| A.反共投降倾向日益增长 |
| B.五届五中全会制定“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方针 |
| C.成立党政军一体化的国防最高委员会 |
| D.加强法西斯独裁统治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包括
①具有空前的广泛性②国共采取党外合作方式③没有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④国共两党各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