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平?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B.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C.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D.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

从文明史角度来看,近代列强侵华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冲击。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封建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③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④西学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受到冲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有 ()
①列强侵略的加剧②西方文化的渗透③崇洋风气日盛④政府的大力倡导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互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最先提出此主张的派别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 D.资产阶级立宪派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