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儒家思想的许多优秀部分不仅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被东亚一些国家民族所吸纳,被世界所推崇,这表明( )
A.儒家思想已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
B.人类社会的文化最终会走向统一 |
C.优秀的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
D.世界文化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
(2015年安徽卷文综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举权 |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
C.察举制的弊端 |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
(2015年山东卷文综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 |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
(2015年北京卷文综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 | B.宋朝的枢密院 |
C.明朝的内阁 | D.清朝的军机处 |
(2015年新课标Ⅱ卷文综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
(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