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德国鲁尔区相继遇到了产品滞销的“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据此并结合所给的图,判断下列问题。
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 )
| A.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
| B.第三、第二、第一产业 |
| C.第二、第三、第一产业 |
| D.第三、第一、第二产业 |
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 A.丰富的铁矿资源 | B.丰富的煤炭资源 | C.广阔的消费市场 | D.便捷的水陆交通 |
“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的出现,主要原因不是( )
| A.能源消费从“煤炭时代”进入了“石油时代”,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明显下降 |
| B.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竞争中乏力 |
| C.钢铁出现世界性过剩的状况,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受到各国钢铁产品低价格的冲击 |
| D.鲁尔区铁矿资源主要来自法国西南部,运输成本不断提高 |
20世纪7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
| A.旅游、商业、金融和保险业等“无烟经济”受到重视,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
| B.很多工厂变为农田,农业的地位不断提高 |
| C.煤炭和钢铁企业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以增强对外竞争力 |
| D.开发本国铁矿资源,减少进口铁矿石数量 |
读图,完成各题。
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x轴为时间,y轴为气温,则
|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
| B.a曲线表示昼阴夜阴,b曲线表示昼晴夜晴 |
| C.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
| D.a曲线表示受反气旋控制,b曲线表示受气旋控制 |
如果x轴表示一年的月份,y轴表示平均气温,则
| A.a地为谷地,b地为附近的山地 | B.a地为裸地,b地为林地 |
| C.a地为温带,b地为热带 | D.a地为海洋,b地为内陆地区 |
读世界某地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虚线表示航海线),回答各题。
P点的气压值为
| A.1005 | B.1010 | C.1000 | D.1015 |
此日,o和P两地风力大小差别大,其主要原因是
① P等压线比O密集,P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② O等压线比P密集,O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③ P位于海洋,摩擦力比O小
④ O位于陆地,摩擦力比P小
|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海轮从M点向N点航行,天气变化可能是:
| A.气温:暖→冷→暖 | B.气压:低→高→低 |
| C.风向:偏西风→西南风→东南风 | D.降雨:雨→晴→雨→晴→雨 |
读世界某区域图,其中①②③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四分之三。若①图比例尺为1∶N,则②图、③图的比例尺依次为:
| A.2∶N 3∶N | B.1∶2N 1∶3N |
| C.2∶N4∶N | D.1∶2N 1∶4N |
国庆长假期间,北京雾霾现象重现,用有关这种自然现象的地理知识,回答各题。下列近地面天气系统有利雾霾天气形成的是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列有关雾霾天气控制下的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的昼夜温差变大 | B.清晨郊区的能见度比市中心更低 |
| C.城市的热力环流增强 | D.清晨市中心的能见度比郊区更低 |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
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 B.10°~20°盛行东南风 |
| C.20°~30°盛行西北风 | D.30°~40°盛行西南风 |
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
|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