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兰亭集序》是他的书法名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
B.归有光,明朝文学家,有《震川文集》。《项脊轩志》表达了对于祖母、母亲、妻子的怀念,是他中进士之后的作品,艺术功底深厚。 |
C.李密,三国时蜀国人,蜀亡后为晋武帝征召,上《陈情表》辞谢。表是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
D.《长亭送别》选自杂剧《西厢记》,写崔、张分别的情景。杂剧是元朝出现的成熟的戏剧,重要作家有王实甫、关汉卿、白朴、马致远。 |
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难道我们愿意做那种对关系到否蒙受奴役的大问题视而不见的人吗? |
B.强大的整体实力,先进成熟的打法,经验丰富的熟练,使得阿根廷队安之若素,鹤立鸡群。 |
C.传统伦理道德中我们都司空见惯的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如今已被激烈的竞争冲得无影无踪。 |
D.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挥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滞笨云翳慷慨层峦迭嶂 |
B.抒祸社稷烹饪不容置疑 |
C.苍莽暮蔼布署趋之若鹜 |
D.涟漪抽搐勖勉残羹冷炙 |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面是()
A.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只有实践待答复。 |
B.不论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溜、冰渣…… |
C.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
D.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清明节前后,驻地部队派了500人次参加了当地的植树活动。 |
B.座谈会上,大家围绕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发表了广泛的意见。 |
C.为什么这种浪费粮食的现象,到现在还没有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呢? |
D.经过法院的再三调解,才使双方的怒气逐渐平息,这场因为侵权而打了几年的官司才算完全结束。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下午,学校操场上同学们的欢呼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 |
B.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年人,如果不思进取,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大好时光? |
C.广东是人家的地盘,人家就是主人,我们只是客人。喧宾夺主,怕对大局不利。 |
D.除夕之夜,整个城市洋溢着一派节日的气氛,礼花眩目,灯火阑珊,好不热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