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反应:①Al+Fe2O3Al2O3+Fe △H=a kJ/mol
②101kPa时,2C(s)+O2(g)=2CO(g)△H=-221 kJ/mol
③稀溶液中,H+(aq)+OH-(aq)=H2O(1)△H=-57.3 kJ/mol
④红磷的化学式为P,白磷的化学式为P4,已知:P4(s)+5O2(g)=P4O10(s) △H=-3093.2 kJ/mol 4P (s)+5O2(g)=P4O10(s) △H=-2954.0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铝热反应在高温下才能发生,因此a>0 |
B.碳的燃烧热等于110.5 kJ/mol |
C.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热量小于57.3 kJ |
D.由条件可知: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所以等质量的红磷能量比白磷低 |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精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
B.装置②的总反应是:Fe+2Fe3+=3Fe2+ |
C.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
D.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
镁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能化学电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下图是镁—空气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Mg作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
B.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
C.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导线由碳电极流向Mg电极 |
D.当电路中通过0.2 mol电子时,消耗的O2体积为1.12 L |
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 |
B.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
C.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C4H10+26e-+13O2-=4CO2+5H2O |
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 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为![]() |
氢氧燃料电池可同时供应电和水蒸气,所用燃料为H2,电解质为熔融的K2CO3。已知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2CO2+4e-=2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电时C![]() |
B.放电时OH-向负极移动 |
C.负极反应为H2+C![]() |
D.当该电池产生的水蒸气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时,转移电子4 mol |
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NO2-、SO42-、SO32-、CO32-、Cl-、NO3-等阴离子。某同学取5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pH计测得溶液pH大于7
②加入盐酸,产生有色刺激性气体
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
④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完全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
⑤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酸化的(NH4)2Fe(SO4)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②中的实验现象可推测一定含有NO2- |
B.根据②③④可确定一定含有NO2-、CO32-、Cl-三种阴离子 |
C.不能确定是否一定含有NO3- |
D.由④即可确定一定不存在SO42-、SO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