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已知2Al+Fe2O3===(高温) 2Fe+Al2O3在化学上被称为“铝热反应”,人们可利用该反应来焊接铁轨。从反应中可以看出Al比Fe活泼,镁和氧化铜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活动小组在实验室中进行镁和氧化铜的反应,充分反应之后,大家对于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产生了疑问,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是什么?
【做出假设】甲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中一定含有     。对于可能含有的物质他们做出了如下假设:乙组同学认为可能含            ;丙组同学认为可能含          
【实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大家决定设计如下的实验对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固体部分溶解,溶液为无色。
甲组同学的结论正确。
②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进行与实验①一样的操作。
                 
乙组同学的假设成立。
③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进行与实验①一样的操作。
                 
丙组同学的假设成立。

【反思与拓展】对于有多种物质参加的化学反应,要判断充分反应后得到的剩余物的成分,需要考虑到         。由此联想到: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后的剩余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不变红,则反应       恰好完全反应(填“一定”或“不一定”)。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反思、归纳与提升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对于复分解反应及其规律,通过反恩与探索,同学们有了新的认识.请填写下文中横线上的空白.
[知识回顾]
(1)氯化氢气体、氢氧化钠固体不导电.
(2)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

[分析归纳]
氯化氢溶于水:HClH+Cl
氢氧化钠溶于水:NaOHNa+OH
结论:溶液导电是由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迁移运用]硫酸钠溶液能导电,原因是硫酸钠溶于水:Na2SO4________.
[探索发现]
(1)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分析归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实质:H+OHH2O,反应能进行的原因是溶液中H和OH的数目减少,即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
(2)硫酸钠溶液跟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分析归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实质:略.
反应能进行的原因是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目减少,即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
(提示:该反应有硫酸钡白色沉淀生成)
(3)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以Na2CO3+2HCl=2NaCl+H2O+CO2↑为例,反应实质:2H________.
[总结规律]
上述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氢钠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小滨同学设计了实验,以探究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方案1]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现象:溶液变成浅红色.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
[实验方案2]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3]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实验方案3]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现象:充分加热后,大试管口有水珠出现,管底有白色固体残留,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碳酸氢钠受热能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白色固体.
验证:(1)请你帮小滨设计实验,证明试管中留下的白色固体是Na2CO3,而不是NaOH(所选试剂不能用酸).
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拓展应用]试说出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同学们一起参与此次探究之旅.
(1)探究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设计]小亮、小丽、小林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设计者
方案步骤
方案预估现象
方案预估结论
小亮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酚酞溶液不变色
恰好完全中和
小丽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恰好完全中和
小林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盐酸过量,没有完全中和

[方案评价]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三个方案中,________同学的方案是正确的.
[方案反思]请分析另外两个方案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亮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
小丽猜想:溶质只有NaCl;
小林猜想:溶质有NaCl、HCl;
你的猜想:溶质有____①____(填化学式).
小丽认为小亮的猜想是错误是,她的理由是________.
[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
酸钠溶液

小林猜想正确

有蓝色沉淀生成
你的猜想正确

王奇在学习了碱的化学性质后,了解到碱溶液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王奇很善于动脑,他想动手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含H2O、Na、OH)中哪一种粒子可使酚酞变红色.请你一起来探究:
实验步骤: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 NaCl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 NaOH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其中“现象”是指无色酚酞溶液是否变红):
实验(1)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闭的KOH固体,对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完成了实验探究.

假设1:只含KOH;假设2:含KOH和K2CO3;假设3:只含K2CO3
(1)成分中可能含有K2CO3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假设2或假设3成立.
(3)进一步探究的过程如下:
①“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
②“固体A”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③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质试剂也有利用价值,从KOH和K2CO3的组成和性质看,这瓶变质试剂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