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把铝列为食品污染源之一,每人每日的摄入量控制在0.004g以下。若在1Kg米面食品中加入明矾2g(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474),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人从食物中摄入的铝指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铝元素 | B.铝单质 | C.铝合金 | D.只有明矾 |
(2) 明矾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_______.
(3)如果某人一天吃了100上述米面食品,通过计算说明其摄入的铝的量是否超过安全摄入量?
⑴实验室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钡溶液100g,需称取氯化钡固体克。
⑵称取氯化钠与碳酸钠的固体混和物22.3克放入烧杯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到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 + Na2CO3 = BaCO3↓ + 2NaCl),待反应完全后过滤,得白色沉淀19.7克和滤液200g。求:①固体混和物中所含碳酸钠的质量?
②滤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
某小组同学将140 g石灰乳(水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2%的碳酸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计算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
实验室最近购进一批石灰石,交给同学们去测定其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同学们向一定量的样品中加入10%的稀盐酸,一直加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用去稀盐酸73g。
(1)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
(2)同学们无法算出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电缆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铜废料。据报道,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 + 2H2SO4 + O2△ 2CuSO4 + 2H2O,取49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通入足量的空气,加入一定量的铜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其他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则反应后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7分) 某学生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第一次 |
第二次 |
|
加入硫酸铜的质量 |
m |
m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
50g(溶质质量分数16%) |
50g(溶质质量分数16%)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
50g |
100g |
实验现象 |
蓝色固体和蓝色溶液 |
蓝色溶液 |
若第二次所加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损失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次实验后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
(4)实验中加入硫酸铜的质量(m)为______;
(5)在第二次实验中,若向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43.8 g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6)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溶液配制实验中所需的稀硫酸,则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